其他資源改革和稅收改革討論了很多,這裏我想單獨講一點,有一點政府改革很重要,和工資相關的人工成本的改革。現在大家都提經濟要轉型,轉型要向內需轉,內需又要向消費轉,消費這背後有很大的收入問題,收入提升消費才能獲得支撐。按照現在的思路,我認為很可能是兩條死路,一是企業漲工資,如果沒有效益的提升,光漲工資,到最後競爭力削弱以後,企業死掉了,工資增長也有問題。另一方麵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來支持消費,但政府轉移支付要增加,稅收收入可能要加大,最後整個經濟承受那麼高的稅收收入的增長,最終也會歸結為效率。
這兩條路實施下去不考慮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會是死路。勞動生產率提升,有一個很重要的角度是人力資本的提升,同樣也涉及效率提升的問題。同樣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通過大量的短期投資帶動經濟。美國應對危機的措施裏麵,當中用很大一筆錢投入人員培訓,但實際上是提升人力資本這個角度,看似遠水解不了近渴,離實際問題很遠,但從一個經濟體中長期發展角度來說,尤其中國很需要這方麵。如果城鎮化要推進,中國要真正達到小康社會或中等發達國家的程度,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還要轉出,目前30%的勞動力還在農業和農村裏,要轉出需要有去處,需要到製造業,或者服務行業,從趨勢來看會進入服務行業,這部分人必須通過人力資本提升,與其轉移支付給他一條魚吃,吃完就沒有了,還不如給他一個工具,提高他捕魚的手段,提升他的能力,使得他在今後的競爭中抓住機會。從價格改革整體上我認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從提升政府業績角度大家不會這樣做,但從整個國家經濟增長潛力還是很需要。
主持人徐以升:剛剛我們遺漏了一個小議程,對於大家剛剛提出的風險問題也可以回顧一下,對別人的提議也可以回應一下,諸老師您怎麼看待總體杠杆率的問題,以及魯政委老師提到的人民幣彙率實際高估了的問題。
諸建芳:計算的時候大家還是采取現有的統計方法,經濟增速偏低,7.7%其實還是偏高的,這裏麵確實有統計機製的問題,金融深化需要資金鏈條加長,資金經過幾道手到了最終需求的一方,統計上有重複計算的可能。如果討論增量的時候大家都用統一的口徑,用增量比較,用存量的概念,其他比較也用存量,現在增量很大,有的說為了解決債務,大部分進入虛擬經濟,小部分進入實體經濟的邏輯可能就會有問題。現在說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和工業產值的概念實際有很大差別,如果是產值概念的話,分工越細環節越多,統計出來的總產值可能會更加膨脹,增加值可能不是這樣,所以存量裏麵也有重複計算的統計在裏麵。大量流動性投進去之後,一季度投入的信貸實際距離真正發揮作用有一定的滯後。
其他資源改革和稅收改革討論了很多,這裏我想單獨講一點,有一點政府改革很重要,和工資相關的人工成本的改革。現在大家都提經濟要轉型,轉型要向內需轉,內需又要向消費轉,消費這背後有很大的收入問題,收入提升消費才能獲得支撐。按照現在的思路,我認為很可能是兩條死路,一是企業漲工資,如果沒有效益的提升,光漲工資,到最後競爭力削弱以後,企業死掉了,工資增長也有問題。另一方麵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來支持消費,但政府轉移支付要增加,稅收收入可能要加大,最後整個經濟承受那麼高的稅收收入的增長,最終也會歸結為效率。
這兩條路實施下去不考慮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會是死路。勞動生產率提升,有一個很重要的角度是人力資本的提升,同樣也涉及效率提升的問題。同樣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通過大量的短期投資帶動經濟。美國應對危機的措施裏麵,當中用很大一筆錢投入人員培訓,但實際上是提升人力資本這個角度,看似遠水解不了近渴,離實際問題很遠,但從一個經濟體中長期發展角度來說,尤其中國很需要這方麵。如果城鎮化要推進,中國要真正達到小康社會或中等發達國家的程度,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還要轉出,目前30%的勞動力還在農業和農村裏,要轉出需要有去處,需要到製造業,或者服務行業,從趨勢來看會進入服務行業,這部分人必須通過人力資本提升,與其轉移支付給他一條魚吃,吃完就沒有了,還不如給他一個工具,提高他捕魚的手段,提升他的能力,使得他在今後的競爭中抓住機會。從價格改革整體上我認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從提升政府業績角度大家不會這樣做,但從整個國家經濟增長潛力還是很需要。
主持人徐以升:剛剛我們遺漏了一個小議程,對於大家剛剛提出的風險問題也可以回顧一下,對別人的提議也可以回應一下,諸老師您怎麼看待總體杠杆率的問題,以及魯政委老師提到的人民幣彙率實際高估了的問題。
諸建芳:計算的時候大家還是采取現有的統計方法,經濟增速偏低,7.7%其實還是偏高的,這裏麵確實有統計機製的問題,金融深化需要資金鏈條加長,資金經過幾道手到了最終需求的一方,統計上有重複計算的可能。如果討論增量的時候大家都用統一的口徑,用增量比較,用存量的概念,其他比較也用存量,現在增量很大,有的說為了解決債務,大部分進入虛擬經濟,小部分進入實體經濟的邏輯可能就會有問題。現在說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和工業產值的概念實際有很大差別,如果是產值概念的話,分工越細環節越多,統計出來的總產值可能會更加膨脹,增加值可能不是這樣,所以存量裏麵也有重複計算的統計在裏麵。大量流動性投進去之後,一季度投入的信貸實際距離真正發揮作用有一定的滯後。
總體上從杠杆絕對水平來看,我們也不是很高的,但從變化來看,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問題,我們也梳理過美國四個部門,政府部門杠杆現在還在高位當中,私營部門中金融、非金融部門和居民來看杠杆已經去得差不多,已經到了危機前相對合適的狀態,而我們是還在增加的過程,歐洲還在危機狀態,都還在高位。從杠杆變化來看,至少中國經濟還會麵臨壓力,因為杠杆很高的情況下去杠杆的過程本身對經濟還是有一定壓製,或者對經濟的帶動可能會比較弱。這也印證當前經濟增長速度相對偏弱、偏低的狀態,如果沒有外力靠它自然糾正發展的話經濟還會有向下的壓力,背後會存在著經濟當中的風險因素,債務問題會顯現出來,壓力會比現在有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