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商業:通往金山的路不止一條 民企最年輕的掌門人(1 / 2)

第六章 大商業:通往金山的路不止一條 民企最年輕的掌門人

姓名:李兆會

出生年:1981年

出生地:山西省聞喜縣

財富評估:40億

成功關鍵詞:鋼鐵、家族、繼承

人物語錄:

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裏。企業目前的條件比我父親創業時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無能。

含著金勺子降生

自2003年起,李兆會連續數年成為中國富豪榜上年紀最小的一位。李兆會在中國市場和財富榜的出現,應該說是一個非常不幸的偶然。

李兆會的父親是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副主席、山西海鑫鋼鐵公司董事長李海倉。作為獨生子女,李兆會從小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無慮。

李兆會小學成績很好,初中之後,由於家裏條件優越,自我感覺良好,總覺見的世麵很多,不再專心讀書。初二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招來父親不斷的批評。麵對父親的批評,他想方設法推卸責任,內心深處想不通:"你都沒有關心過我,沒有一次去學校看過我,憑什麼管我。"

李兆會曾經一度想輟學,對父親說:"讓我幫你打工吧。"李海倉責問他:"你不讀書,將來幹什麼?"斷然拒絕了兒子的要求。李兆會當時不理解,甚至有點恨父親。後來,為了讓他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李海倉送他到太原的一家私立學校讀書,隻給他夠日常生活開銷所需的錢。那時候李兆會開始意識到,錢不去自己賺是不會從天下掉下來的。

初中畢業,李兆會中考成績不是很好,他想換個環境,體驗一下人生。李海倉聯係了一家美國大學。但等簽證拿到手了,李文傑(李兆會六叔)卻不同意,擔心他自控能力不強,會學壞,提出讓李兆會和他一起去澳洲學習。於是李兆會到了澳洲,在那裏,李兆會和李文傑談了很多,開始慢慢理解父親。有一次回家到父親的辦公室玩,服務員拿出張紙條給他看,上麵寫著:"我太累了。"那是李海倉的筆跡,李兆會看了以後哭了,感到了自己以前對父親的誤解,認識到自己的不對。

於是,李兆會給父親寫了第一封信,寫了從來沒有在電話裏講出的話。勸父親少抽煙,少喝酒。通過幾年在澳洲的學習生活,對家庭、企業以及父親、母親的看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沒有想到這第一封信也成了他寫給父親的最後一封信。信裏他還告訴父親春節不回來了,利用假期補習功課,並開始打工,在電腦網吧兼職。

一夜之間長大

2003年1月20日,海鑫方麵通知李兆會他奶奶病了。李兆會匆忙從澳洲趕回,在香港機場轉機時,李兆會坐在飛機的最後一排,看到前麵兩個香港女孩在讀報紙,她們說,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海倉遇害身亡了。李兆會下意識地打開香港華聲報,在頭版頭條上赫然寫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海倉遇害身亡。當時,李兆會腦子一片空白,淚流不止,久久不能思考。

李兆會回到家被圍上來的人換上了孝服。以後的事情怎麼辦?企業怎麼辦?李兆會有點軟弱,不想承擔企業的責任,不想受這個累。但進家門時,他意識到作為李海倉獨子,也是家裏惟一男人的責任,他抹幹最後一滴眼淚,壓抑悲傷情緒,去安慰母親。當天晚上在父親靈前是李兆會人生中思考最多的一個晚上,也正是在這個晚上,一個男孩轉變成為了一個男人。

就繼承以及新董事長人選問題,李氏家族召開了家族會議。該會由李海倉的父親李春元主持,開了三次,持續了三個晚上。

首先,明確遺產的繼承問題。李海倉持有的超過90%的海鑫集團的股份,除了一部分私下已經贈與李兆會之外,大部分股份按照《繼承法》應分配給李海倉的直係親屬,但到最後,由於李海倉妻子以及父母親的放棄,這些股份還是幾乎全部給了李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