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龍歸故裏(1 / 3)

關於恢複滿族特權之事,唐紹儀說,滿族征服者把滿洲作為禮物帶到了滿漢聯邦。漢人推翻了清朝王朝,但滿洲似乎仍是滿族人合法的世襲遺產,故而應當恢複遜帝宣統對那片領地的統治權。

在唐紹儀的這份聲明發表後,我去上海進行了幾個月的訪問。此間,我和唐紹儀單獨約見並長談了一次,並確認了之上的報道沒有曲解他的意思。

在這之後唐紹儀沒有重回政界,盡管時常有人勸他複出。新建立的反馮聯盟取得了一定成效,最主要的是戰勝了馮玉祥。馮玉祥好像轉而將精神寄托在了莫斯科。1926年,他於混亂的中國政局中退出,在莫斯科生活了一段時間。

此後,這位“中國的大陰謀家”頻繁地活躍於中國政界。但是,由於他很難取信於人,所以在國內幾乎沒什麼親信。即使這樣,他的為數甚少的幾個朋友仍把他當作愛國英雄來看待,但更大一部分人認為他背信棄義,是無恥的叛徒。馮玉祥曾經贏得無數桂冠和讚美,也曾讓譏謗與謾罵纏身。有些人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民主主義先驅,為人民的利益而奔忙勞碌,嘔心瀝血,是勞苦大眾的拯救者。但另一些人堅持將他看作一個外表光鮮亮麗,善良虔誠,內心虛偽狡詐的衣冠禽獸。他偽裝成人民的保護者的模樣,以便進行一些不可告人的事來滿足自己的野心。對此,外國人的看法也如出一轍。過去,隻要談到這位偉大的皈依者,新教的教士總是將自己的驕傲溢於言表,他們認為他是善良的“宗教戰士”。但現在,他們已經不再那麼熱情了。就如約翰·朱爾典爵士,對馮玉祥的態度曾非常友好。但由於後來馮玉祥的一些令他震驚的言行,他心存愧疚地對不明就裏的基督徒說,他是“一個《舊約》式的信徒”。“我很欣賞他,他是生在中國的克倫威爾。”喬納森·布倫特神父說:“我同意朱爾典爵士的看法,他是個《舊約》式的信徒。我真誠地為他祝願,希望他能成為中國的救世主。”

1929年,一個反馮的組織將他描述成一個背叛者,惡貫滿盈的北方軍閥以及“一頭奸詐的狼”,他們羅列了馮玉祥的“十宗罪”:向俄國出賣外蒙的主權;為了“擾亂已故領袖(孫中山)的喪禮,肆意破壞交通線路”;等等。這個組織稱:“這十宗罪足以證明馮玉祥深重的罪孽,他不可饒恕,罪該萬死。”

一個馮玉祥信基督教的朋友,於1920年對外媒說,一次“時逢大旱,顆粒無收”,馮玉祥就把附近的和尚和道士請來祭天祈雨。“祈雨時,他們驚恐不安,亂成一團”。所以馮玉祥親自前往祈雨,“不久,大雨從天而降”。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十年之後,陝西百姓卻把他看作“旱魔”,因為他一到哪裏,哪裏就發旱災。有家駐華英文報紙的記者說“馮玉祥統治陝西的日子結束了,大旱就結束了……一九二七年馮玉祥一到陝西,就迎來了之後的三年大旱。在他宣布結束任職的那一天,一場大雨從天而降。當他的部隊撤離後,旱情則完全好轉了。自此以後,那裏再沒為旱災發過愁!”

關於恢複滿族特權之事,唐紹儀說,滿族征服者把滿洲作為禮物帶到了滿漢聯邦。漢人推翻了清朝王朝,但滿洲似乎仍是滿族人合法的世襲遺產,故而應當恢複遜帝宣統對那片領地的統治權。

在唐紹儀的這份聲明發表後,我去上海進行了幾個月的訪問。此間,我和唐紹儀單獨約見並長談了一次,並確認了之上的報道沒有曲解他的意思。

在這之後唐紹儀沒有重回政界,盡管時常有人勸他複出。新建立的反馮聯盟取得了一定成效,最主要的是戰勝了馮玉祥。馮玉祥好像轉而將精神寄托在了莫斯科。1926年,他於混亂的中國政局中退出,在莫斯科生活了一段時間。

此後,這位“中國的大陰謀家”頻繁地活躍於中國政界。但是,由於他很難取信於人,所以在國內幾乎沒什麼親信。即使這樣,他的為數甚少的幾個朋友仍把他當作愛國英雄來看待,但更大一部分人認為他背信棄義,是無恥的叛徒。馮玉祥曾經贏得無數桂冠和讚美,也曾讓譏謗與謾罵纏身。有些人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民主主義先驅,為人民的利益而奔忙勞碌,嘔心瀝血,是勞苦大眾的拯救者。但另一些人堅持將他看作一個外表光鮮亮麗,善良虔誠,內心虛偽狡詐的衣冠禽獸。他偽裝成人民的保護者的模樣,以便進行一些不可告人的事來滿足自己的野心。對此,外國人的看法也如出一轍。過去,隻要談到這位偉大的皈依者,新教的教士總是將自己的驕傲溢於言表,他們認為他是善良的“宗教戰士”。但現在,他們已經不再那麼熱情了。就如約翰·朱爾典爵士,對馮玉祥的態度曾非常友好。但由於後來馮玉祥的一些令他震驚的言行,他心存愧疚地對不明就裏的基督徒說,他是“一個《舊約》式的信徒”。“我很欣賞他,他是生在中國的克倫威爾。”喬納森·布倫特神父說:“我同意朱爾典爵士的看法,他是個《舊約》式的信徒。我真誠地為他祝願,希望他能成為中國的救世主。”

1929年,一個反馮的組織將他描述成一個背叛者,惡貫滿盈的北方軍閥以及“一頭奸詐的狼”,他們羅列了馮玉祥的“十宗罪”:向俄國出賣外蒙的主權;為了“擾亂已故領袖(孫中山)的喪禮,肆意破壞交通線路”;等等。這個組織稱:“這十宗罪足以證明馮玉祥深重的罪孽,他不可饒恕,罪該萬死。”

一個馮玉祥信基督教的朋友,於1920年對外媒說,一次“時逢大旱,顆粒無收”,馮玉祥就把附近的和尚和道士請來祭天祈雨。“祈雨時,他們驚恐不安,亂成一團”。所以馮玉祥親自前往祈雨,“不久,大雨從天而降”。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十年之後,陝西百姓卻把他看作“旱魔”,因為他一到哪裏,哪裏就發旱災。有家駐華英文報紙的記者說“馮玉祥統治陝西的日子結束了,大旱就結束了……一九二七年馮玉祥一到陝西,就迎來了之後的三年大旱。在他宣布結束任職的那一天,一場大雨從天而降。當他的部隊撤離後,旱情則完全好轉了。自此以後,那裏再沒為旱災發過愁!”

也許,能夠稍稍安慰那些支持他的人的是,在他去莫斯科朝拜之時,還沒有人稱他為“播雨人”,也還沒人將他罵作“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