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的勤勞肯幹、喜愛學習貫穿於他創業的各個階段,他也不因身居高位而有所鬆懈。“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宗慶後是一個不忘本的人,他認為優良的傳統要繼承下去,勤勞不懈的本質不能丟。在創業初期,他每天都騎著自行車賣冰棍、雪糕,滿街吆喝;在經營飲料的時候,他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勤勞的搬運工。盡管現在已然位於中國富豪榜前列,宗慶後依然是身體力行,有些事情都要親自去做。這源於一種習慣,即使公司的一些很小的賬目他都要自己簽發同意意見才能夠執行。晚上有的時候到一兩點鍾,困了、累了,他就在辦公室眯一覺湊合一下就夠了。2008年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的時候,63歲的宗慶後白天開會,晚上繼續為娃哈哈的事務操勞,真是企業家中勤奮的楷模。這樣事事親為的習慣,宗慶後已經保持了二十多年,依舊不改。
有一次,宗慶後的喉嚨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因為在醫院裏麵沒有辦法辦公,在術後第二天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但是,沒有辦法說話怎麼辦?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手裏拎著一塊小黑板,拿著粉筆到生產車間檢查工作;而且檢查得非常仔細,覺得有疑問,他就會停下來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如果得到的解釋不是很清楚,他就擦掉,再將問題重新寫一遍。這樣,宗慶後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從而下達最正確的指令。
在眾多的企業家當中,宗慶後可以說是最勤奮者之一。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是在公司的辦公室辦公,其餘的時間也在跑業務、下基層。家人一年都見不到宗慶後幾麵,女兒讀書上到幾年級,宗慶後都不清楚,對工作的勤奮已到了這樣的程度。2002年8月,為了選擇分廠的廠址,宗慶後在12天內跑遍大半個中國。令人驚歎的是,他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熱情,以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癡迷的態度,努力為自己的事業奮鬥。娃哈哈每年都會開現場訂貨會,宗慶後需要一個月內走十多個地方,同樣的話要在不同的地方重複,一項非常簡單的政策需要對經銷商進行反複的講解。這份韌性和毅力,在企業界之中是少有的。
宗慶後是一個極為節儉的人,每年他為自己的消費不會超過5萬元。在選擇服裝上,以合適、舒服為主,從來不講究名牌;吃飯也從來不講究檔次,直到現在,豆腐、鹹菜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起草的通報、指示一直都用打印紙的背麵;他現在用的手機也是非常普通的,隻要能接電話就可以了;不管去多遠的地方出差,他坐飛機隻坐經濟艙……這與一些奢華的企業巨頭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每次出差,宗慶後都會到機場的候機廳買書、看書,他認為這個時間用來學習最合適。宗慶後在機場買的書,主要以管理、成功人士傳記為主。他非常喜歡閱讀,而且有很強的理解能力,但是又不為書中的內容所囿,對其中的內涵加以理解就能融會貫通、為我所用了。
宗慶後的閱讀速度非常快,一本書通常隻用兩個多小時就看完。他喜歡翻看一些管理類的書籍,但並沒有記住所有管理大師的姓名,隻知道專門搞競爭理論的邁克爾·波特,甚至那些口碑非常好的書,他也很少去看。他有一種反抗權威的魄力,這是他一貫的務實精神的一種體現。他認為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脫離實踐的理論隻能是無用之書,不能起到育人的效果。有些書籍有意將一些淺顯的道理講得佶屈聱牙,故作深奧,達到顯示自己學術水平的目的。宗慶後對這樣的書籍嗤之以鼻,認為是一種典型的“本本主義”,也是讀書的大忌。
宗慶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換來的。他在創業之初沒有很好的經濟基礎,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他身上的勤勞樸實、對於學習的渴望,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