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11章 “不爭“是個好心態
【原典】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釋義】由於不爭功名,不求私利,所以從來都不會有過失。
老子心目中的"不爭",即要求個人在處世過程中要具有謙退而不你爭我奪的品格,能在合適的位置上,即便是處在十分卑下的地方,也能始終如一地付出著,能夠"心善淵"、"事善能",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沒有怨咎、遺憾、悔恨。
的確,有紛爭就會產生矛盾,有矛盾就會造成傷害。我們隻有讓內心平靜下來,將那些不值得爭吵、紛爭的事情看得淡了,才會如老子所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曾聽人講過一個有點玄靈色彩的故事:
有一位學校的校長,為人很好也很謙虛。一次他要去參加一個研討會。由於開研討會的地方道路不好走,隻能做機動三輪車去,車主為了能多賺些錢,便又拉來了一個顧客。那個顧客是一位婦女,看看三輪車上已經坐了一個人,便指明了要坐那個校長已經坐的那個位子,不願坐後麵。
校長本來就為人和善不願與人爭執,何況又是一位女士,便把位子讓了出來,坐到了後麵的一排。
誰知道機動三輪車沒開出多遠,就出了車禍,坐在校長原來那個位子的婦女當場就死了。而這位校長僅斷了三根肋骨,但人活下來了。
在某種意義上,不能不說是這位校長的"不爭"挽救了他自己,使他逃過了這一劫。
俗話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多了也會擾亂人的心緒,動搖人的意誌。人是十分脆弱的,也是經不起誘惑的,不拚命追求好事,也是對自己的愛護。人們應該有順其自然的心態,凡事不要過於強求。
在許多企業熱衷於把自己定位於行業"龍頭"、集團"航母"、銷量"第一"的時候,國內廚具知名品牌方太的當家人茅理翔卻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不爭第一,甘當老二。"
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認為,老大、老二均是行業的首領,何必一定要去爭老大呢?更何況第一也好,第二也罷,關鍵在於誰是強勢品牌,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才是長壽企業。尤其是正處於企業成長階段,定位於"老二"更有助於減少浮躁情緒,穩下心來精耕細作。
對於這樣的說法,也可能有人會譏笑說:"你沒能力拔頭籌,才故意自圓其說,這是懦夫哲學。"而茅理翔的理解是:"當第一太累了,會成為眾矢之的,天天戰戰兢兢怕掉下來。事實上,當老二也不是件簡單的事,而甘當老二,更難能可貴。現在有很多大企業擴張太快,幾年後立即倒下去。有的圖個盛名,內部千瘡百孔,不堪一擊;有的是泡沫,有風吹草動,就會破滅。所以,關鍵還得保持內功,才能真正能成為長壽企業。"
甘當老二,也是一種策略。老大最怕有人超過他,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打擊和扼製,不叫老二跟上來;老三老四也往往首先把目標對準老二,以便把他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所以老二的日子是很不好過的。這時,如果你表個態,不爭第一,甚至還要同情第一,保護第一、老大就可能不恨你、不防你,你就可以保存精力,臥薪嚐膽了。甘當第二,還有一個理由。像方太的市場定位是中高檔,而中高檔消費階層不可能占大多數,從市場占有率來講,市場份額就相對比較小。能長久當老二,就是一個成功者、勝利者。
茅理翔這種甘居第二的態度,同樣具有老子"不爭"的智慧。然而這種智慧對於企業來說,卻能使企業不急於求成,走穩企業發展道路上的每一步。把根基立穩了,實力自然就上去了,便不會出現類似秦池酒廠這樣的"空架標王"了,在客觀上可以稱它為一種"不爭"中的勝利。
進一步而言,老子的"不爭"並非要我們消極的處世,而是讓我們能夠以冷靜的心態麵對那些沒有意義的紛爭,省出更多的時間做那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老子的"不爭"正是讓我們不要去爭一時的高下,而是積蓄力量去爭取人生更長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