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章 勝己者天下莫能敵(1 / 1)

第一卷 第1章 勝己者天下莫能敵

【原典】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釋義】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人;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老子認為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撥雲見日般地指出了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失敗的根源所在--不能勝己。

如果說影響人生成功最大的障礙是物質方麵的客觀因素,那麼,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那些身處困境而大有作為的人就不會在曆史中存在。細心體味,影響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礙應該與老子說的不謀而合--自己。

人生雖然麵對著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但是這些困苦並不能使那些擁有堅強意誌、堅信自己能夠成功的人俯首稱臣。相反,這些人利用堅強的意誌克服了物質甚至生理上的障礙,揭開了自己人生光輝的篇章。

有一位老師,他帶領的班級在學校所有的競賽中總是名列前茅,有人向他取經,他走到黑板前寫下兩個大字:"不能"。然後問全班同學:"我們該怎麼辦?"

學生們馬上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把'不'字擦掉。"

是的,這就是答案了,擦掉"不"字,"不能"就變成"能"了。

不僅僅是這些學生,即使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教導。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隻要"能",這就是我們獲勝的秘訣。如果"不能"這個字在心中紮根,最終你會發現,即使是你擅長的事業,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要麵對的東西有很多,煩惱、朋友、敵人......在對外界事物應對自如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對手--自己。於是有了這樣一個難題:有人能輕易打敗敵人,卻不能戰勝自己。

一位上大學的年輕人,有一天他忽然發現,當時大學的教育製度存在許多弊端,便馬上向校長提出。他的意見沒被接受,於是他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自己當校長來消除這些弊端,讓教育體製更適合學生們的發展。

話說起來簡單,然而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上哪兒去找這麼多錢呢?等這位年輕人畢業後去掙,那太遙遠了。

於是,這位年輕人每天都在寢室內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萬美元。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做夢天上掉錢來。但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打電話到報社,說他準備籌備一個演講會,題目叫《如果我有100萬美元怎麼辦》,想讓報社給予支持。報社被這個異想天開然而卻創意獨特的想法打動了,決定在報紙上給這位有創意的年輕人以支持。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演講會如期舉行了,他的這一演講創意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的參與。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年輕人在台上全心全意、發自內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當演講結束以後,一位叫菲立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說:"年輕人,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給你100萬,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而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年輕時候的岡索勒斯並沒有因為別人的譏諷、資金的缺乏而放棄自己的夢想。相反,他擁有了堅定的信念,積極地思考解決方法,最終獲得了人生的成功。可以說這也是勝己者的成就。

曆史上勝己的成功者比比皆是:司馬遷遭宮刑,依然完成了曆史巨作《史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僅擁有小米加步槍,卻打敗了飛機加大炮的美國佬;建國初期貧窮落後的新中國,靠自己的努力依然爆破了"蘑菇雲"......

古人雲:"勝己者贏天下。"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如此,好吃懶做的思想令人們眼高手低;意誌薄弱的心理常常令人們淺嚐輒止。如果人們能夠體會到老子這一"自勝者強"的智慧,切實地戰勝自己的懶惰,堅強自己的意誌,那麼任何人都不會再像從前一樣隻能感受失敗的苦果,而是能麵露微笑地品味成功的甘甜了!

俗話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們每走一步都會遇到困難,感受到困難的威脅和壓力。如果我們一味退縮,困難就會變大......直至我們主動放棄,這樣的結果隻有一個:失敗。相反,我們如果堅信了"贏"的力量,讓成功的渴望戰勝苦難的恐懼,困難就會越來越簡單,簡單得隻要我們去做就能克服,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