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大結局
在短短兩三年間,程玉夏走遍了錦州府的每個縣城,幾乎每個縣城,她都修建了育嬰堂和女子學堂。
這個時候,良種水稻已經在全國推廣,張寶娟和程多田功勞不淺。
而長公主薑皓月得到煉鋼配方,打造了許多鋒利的武器,暗中挑撥北昭和更北方的遊牧民族交戰,趁機發財。
南方她也沒有落下,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玻璃器皿等商品通過各港口銷向國外,換回大量的白銀、黃金珠寶,楚國越來越富有。
堆放在國庫的錢,得花出去才有用。
是以,長公主召回花月容,讓花月容在國內各州開設女子學堂,培養女性人才。
通過報紙雜誌,她呼籲女子走出家門堂堂正正地賺錢,並製定新的法律,嚴懲對女子圖謀不軌的男子,保障女子的人身安全。
程玉夏配合長公主殿下推廣通識教育,推廣女子能學的武功,鼓勵女子學習知識、掌握權力,並為女子提供大量的職位,讓她們養得活自己。
氣候並不總是風調雨順,某地發生了水災。
程玉夏得知了,帶上沈決明等懂得醫術的人,以及大量藥材前去救助災民。
長公主薑皓月亦代表官府派人救助。
時局混亂時難免有人渾水摸魚,所幸程玉夏一行人或多或少會點武功,沒有讓災後變成流民的人搶奪物資或傷害。
相反,程玉夏還把惡意傷人的流民殺了。
她身上有長公主賜予的寶劍,能斬官,能殺敵。
忙碌的兩個月過去,水災地區穩定下來,往年大災時發生的賣兒、賣女、賣妻、易子而食這次沒有多少例,災後常見的瘟疫也沒有發生。
程玉夏在報紙上公布了救災常識,最關鍵的一條是食物要做熟,飲水要燒開,她順便推廣了一次顯微鏡,做了曲頸瓶試驗。
人們得知世界上有細菌,很是驚奇。
繼顯微鏡之後,程玉夏還在報紙上公布了按壓止血點止血、溺水急救、縫合傷口等楚國缺乏的醫學相關知識。
她在她修建的女子學堂推廣現代知識,學生們畢業後,大多能得到官府給予的招聘書,答應則成為官府的小吏。
科舉考試的影響被削弱了。
當然了,有人不服氣。
在報紙上,程玉夏看到一些大儒對她的指責,還有質疑曲頸瓶試驗、質疑溺水急救等常識的。
她覺得好笑。
拜托,報紙能盛行是因為她帶來了先進的造紙術和印刷術。
這些人用著得益於她的便利,來指責她,也不嫌丟臉。
老實挨罵並不是程玉夏的風格,她在報紙上質問大儒們:活了這麼久,你們可有做過生產之事?讀書人享受勞苦大眾的付出,隻管動嘴皮子動筆,成天不事生產,這是廢物呢還是寄生蟲呢?
不說大儒們如何生氣,如何反擊。
程玉夏十六七歲了,在古代是能成親的年紀了,提親的媒人踏平了門檻。
忽略掉陌生人,蔣行檢、宋元慶、顧言恕三人的家長都有意娶她,尹少爺也問她是否有成親的意願,大有她點頭就向她推薦的趨勢。
“我不可能出嫁。”程玉夏說,“我不一定生孩子,生了孩子,孩子一定要跟我姓。”
三個要求說了出來,提親的人少了一半,餘下的一半不介意入贅她家。
現在誰還不知道她有錢呢?
做她的夫君,肯定能吃好喝好穿好,過上好日子。
但程玉夏誰也沒有選。
某天,她問沈決明:“你想和我在一起嗎?”
沈決明微微一笑:“我一直都想和你在一起。”
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在一起了。
往後的日子裏,程玉夏一邊種田一邊賺錢一邊推廣女性教育,沈決明一邊陪她一邊行醫一邊推廣外科醫學,妻夫二人和睦相處,蜜裏調油。
十年後,小皇帝讓位長公主,長公主薑皓月登基為皇。
此時的阿俊已經是楚國的普通官員,負責在官府和青雀司之間牽線搭橋,時常能見到程知秋。
程知秋曉得他身世,問他:“你不回昭國了?”
阿俊耷拉著腦袋:“回去幹嘛?我什麼記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我時不來找我,需要我時鼓動我去送死,當我傻瓜,我才不理會他們。”
他一輩子也沒有成親。
程知秋同樣不成親,但野史寫她有許多個情郎,阿俊赫然身在其中。
後世史書將程玉夏和薑皓月所在的這一段曆史稱作盛世,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楚國擊敗北昭,合並成一個大國,還是因為這個時代的風氣開放又包容,人們安居樂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