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各國的軍隊都麵臨這樣一個問題,作戰能力作為核心軍事能力,有一個非常大的依托,就是投送能力。如果你在一個固定區域擁兵200萬,在遠離這個區域的地方發生了衝突,在2個月之內隻機動了20萬兵力到這個區域,那麼實際有效兵力隻是20萬,不能機動到這個區域的部隊,就不能發揮作用。
隨著信息化的進程,軍隊裝備日益更新,各種現代化的裝備進入軍隊,軍隊提高機動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以前的主要威脅是外敵入侵,在做分區防禦的時候,各大戰區劃分開,做自己的獨立戰區防禦,對機動能力的要求並不是那麼高,隻是在本戰區之內機動,依靠鐵路、公路輸送基本能夠完成。
這種跨越戰區的大範圍機動,帶來的問題是,鐵路、公路機動的速度畢竟有限,對空中投送能力要求就提出來了。
實際上,我們軍隊執行海外一些維和任務時,這個問題就已經提出來了。海外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援助,不僅僅依托公路機動、鐵路機動,必須能夠依托空中機動。這是提高軍隊機動能力,增強軍隊核心軍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加“跨越-2009”演習的部隊,在機動過程當中,部隊官兵除了乘坐空軍運輸機以外,還征用了一部分民航客機和貨機,這在我軍演習曆史上也是第一次。
軍隊在機動中,征用民航飛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美軍在伊拉克、海灣地區作戰,遂行任務,重型裝備都是用輪船運過去的;部隊帶著少部分輕武器和輕裝,是通過空中的機動進行運輸的,除了空軍飛機,還有征用美國民航的飛機。
我軍總體來看,空中運輸能力相對薄弱,所以我們要征用一部分民航飛機完成空中機動。當然在未來作戰時,民航機可以使用,但比例肯定受限,不能過高。
美軍使用民航飛機,都壓在一定比例以內,因為要機動到的地域,不是旅遊的地域,是一個發生衝突的地域。這樣的地域往往機場條件設備比較惡劣,可能隻有若幹導航設備,設備不一定齊全;機場不一定有規定厚度的混凝土跑道,也可能是土機場。
在這種情況之下,民航飛機會失效,隻有軍用運輸機才能在簡陋的機場,甚至土機場著陸。所以我們在機動過程中,征用一部分民航飛機,軍用運輸機也盡其所能用上了。
未來軍事行動中,空中機動軍用運輸機必須達到一定比例。在惡劣條件下飛行、在惡劣條件下起降,這是民航飛機不可能做到的。
這次跨區演習,鐵路的機動也有很大變化。以前主要是平板車裝裝備、悶罐車裝部隊;後來有些改進,坐客車了,條件改善了很多,但機動速度還是受限製。
這次有個非常大的跨越,就是坐動車組了,時速能夠達到200多公裏。地麵機動有了很大的改進。從這兒可以看出,國家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空中航線的開辟、陸上鐵路線路的開辟、動車組的開辟、高速鐵路的開辟,對於軍隊的機動有非常大的幫助。
輕裝部隊如果能夠依托高鐵機動,達到每小時350公裏的速度,那就相當可以了。
硬件設施上來之後,包括大量民航飛機的征用,也可以改善空中機動。比如汶川地震,也征用了很多民航飛機,濟南戰區的部隊主要乘民航飛機到達救災第一線。
當然,抗震救災是可以的。但在一些應急條件下,飛機需要降落到一些比較簡陋、條件很差的機場,離衝突地點近,民航飛機還是扮演不了這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