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和這番話還有地上的圖,在場眾人隻有花榮、燕順、宋江能全看明白:花榮是將門之後,看圖是必備本領;燕順則是占了海上經商的便宜,常常看海路的針圖;宋江則是少時讀書時所學甚雜;此後便是花雕、鄭天壽,這二人都略通地理,至於孟康、鄧飛,似懂非懂,能有三成就不錯了。
這四條路,各有優劣,宋江也一時難抉擇。他摸著下頜,擰著眉毛,沉思不語。
良久,樂和又道:“我們若是往登州逃,上沙門島時用小舢板就行;若是往萊州去,得小漁船;若往遼國,就得要能帶水手的大海船;若往高麗去,便得是樓船。”
他這番話卻提醒了宋江,若是能劫人成功,自然是能帶走的人越多越好。不管是自己名聲,還是收人為自己所用,都方便行事。然而這樣的話,就得用樓船,樓船所行又慢,除了往深海處的高麗走,別的方向太容易被追上。
隻是眼下剛入冬,等到入夏,得要半年才好回到中土。半年時間說起來倒也不算長,隻是花榮是軍官,若是無故離開清風寨半年,必然出事,對宋江日後行事又太有不便。花榮這麼一個準一流的技擊高手對宋江而言,也是可遇不可求。
退而求其次,便是乘大海船逃往遼國。雖然宋遼邊境局勢緊張,但三山浦地處遼國腹地,反倒安全,而且官麵緊張並不影響民間往來,遼國又無水軍,在三山浦略一休整,可繼續乘船往薊州去,然後看情況,走陸路也好,走海路也好,都花不了太多時間。
宋江想罷,又與花榮、燕順二人一起參詳了一會,方才說道:“那就選第三條路,往遼國去。”
樂和點點頭,便帶眾人在城北找個僻靜客棧安歇了,隨後與燕順、孟康出門去雇船。
宋江拿出些金銀給燕順,燕順不要,宋江強讓他收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
燕順是常年在海上做私商的,登州也常來,不多時便在海邊碼頭看到一溜冬季避風的船。
孟康看前三艘船時,隔得遠遠的就開始搖頭,一直到第四艘,方才上前細看。
那海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看上去毫不起眼,其實是用密州造船法所造。龍骨是特產的黃花梨木,隻有密州一兩處山林才產,既抗風又耐海水。抱梁肋骨全用樟木,其餘木料也都是上等杉木與樟木,堅固異常。
孟康看在眼裏,與燕順、樂和說知了。
燕順對那船主人道:“我們幾個要雇船去遼國做生意。你開個價,利索些,別要謊,隻要合適我們也懶得再尋。”
船主人道:“遼國地麵不如以往太平,偶有做生意的,都是往南去,客官怎麼還往北去?”
樂和道:“教你長長見識,物以稀為貴,越是旁人不去,越是利潤高。這個時候去遼國,那邊貨物隻有我收,任我壓低,待回轉來,這邊又隻有我賣,任我開高。”
船主人道:“這一路都是逆風,水手們都要費不少力氣。”
燕順道:“隻要能到,少不得酒錢、賞錢。隻是這水手、舵手都要得力的,那等老的瘦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