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宋江東溪村會晁蓋(3 / 3)

“官員?官員就能不死嗎?”

“不是一般的官員,給蔡京幫忙幫閑的!”

“就算蔡京的親爹,那也是人,就不能意外身亡嗎?”

“怎麼個意外法?”

“這還不簡單,隨手就來:酒後溺水,馬上中風,住處失火。”還有一個辦法宋江沒說,那就是老辦法,讓職方司出力,逼著這提調官不得不收斂。這些在平民百姓眼裏的人物,在職方司那裏不值一提。說起來,現在職方司幾乎可以算得上有求必應,讓宋江都有點不好意思。

“好。預祝賢弟馬到成功!”晁蓋舉起杯中酒,“我敬賢弟一杯,切記不要連累無辜。”

朱仝是個老派君子,見二人談笑間定人生死,雖然句句貌似有理,但總感覺哪地方不對,一直堵在心裏,卻又說不出來。終歸是心裏不舒服,他便拉了二人趁著天時未晚去賞紅葉。

三人各自提了一壇酒上得山來,經過幾處窄路,在參差不齊的崖脊之外,地勢陡然而上,嶙峋的山坡像被巨獸的利爪抓過。在陡坡邊緣,赫然立著一棵大紅樹。

彼時萬物凋零,枯黃一片,唯獨那樹紅如火一般,紅色的樹葉或婉約或濃烈的彙集在一起,遠看去仿佛一個笨手笨腳的畫師不慎把幾種最美的紅色染料潑灑在畫布上。有詩讚曰:“萬花都落盡,一樹紅葉燒。誰憐惟薄力,添與江山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經霜好伴東籬菊,豔麗猶殊二月花。留得丹心壯秋色,漫期芳草綠天涯。”

宋江借著酒意,對晁蓋說道:“日後我要是發達了,乘坐的車也要這麼大的傘蓋。”

晁蓋讀書少,不知宋江是借用了古人的話,隻說道:“兄弟淩雲之誌。”

三人飲酒作歌,直到興盡,宋江方與朱仝徑直回鄆城,晁蓋獨自回家。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

說起這呂采辦,他姓呂,名川卞。他在山東地界采辦花木一事,與前文青麵獸楊誌還有不小的幹係。蔡京一黨本打算占用糧船運送花木,借機操縱糧價,激起變亂,被楊誌無意間發現,告知了職方司的副使高世德。

高世德用了打草驚蛇的計策,尋了幾個名聲正直的官員呈給天子一張流民圖,讓天子知道缺糧的後果。而後天子下詔,嚴令蔡京平抑京師糧價。蔡京隻得放棄征調糧船。若是不征調糧船,江南花木就能順利運到汴京,顯得蔡京理虧,因此江南那些花木都扣住不運了。若是不運,自然沒有繼續采辦的道理,也就無法借機搜刮百姓。

這呂川卞便給蔡京獻計說從山東、河北、河東地界采辦,搜刮那裏民脂民膏。因河北、河東毗鄰遼國,蔡京黨羽不敢過分搜刮,堤內損失堤外補,山東這裏就需要多費些力氣。蔡京便抬舉呂川卞做了提調官,在山東地界專司此事。

宋江回到家中,卻有些懊惱。他以前與晁蓋廝混時,多少有些自卑,總覺自己德行、聲望甚至連技擊的本事都不及晁蓋,後來借了職方司的路徑,幸略有小成。

正如富貴不還鄉,有如衣錦夜行一般,宋江如今有了些成就反倒忍不住在晁蓋麵前炫耀,以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之意,所以這才誇下海口,說去殺那呂采辦。

宋江又不想動用職方司的力量,他內心裏殘存的驕傲,讓他想靠自己去完成這件事。他想證明一下,自己離了職方司也依然是那個呼風喚雨的人物。沒有人要求他麼幹,他隻是要和自己賭這口氣。

然而這事辦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那呂采辦能蒙蔡京看重,絕非蠢材,明知別處因為花石綱多有好漢殺官造反,他還與蔡京應了這差事,必有所恃。

不過話已出口,覆水難收——若是在別人麵前說出口倒也罷了,借口酒後就可以遮掩過去,偏偏是在晁蓋麵前。他實在不想讓晁蓋覺得自己還是當年那個十事九不成的人。

宋江琢磨了兩天,這一日帶了雷橫、宋清、石勇、孔明往東平府來。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