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馬麟智取小鍾山(3 / 3)

好在楊誌帶過兵打過仗,連哄帶嚇,驚走了眾嘍羅。他這幾下心神消耗巨大,加上腦子仍然有些暈乎,已是強弩之末,一屁股坐到地上。

過了片刻,楊誌緩過氣來,他守了龐春霞,讓馬麟搜了尚家三兄弟的屍體,意外的在那三人身上發現了茅山宗的道士度牒:那三人根本不是親兄弟,而是叫彭希敏、潘希真、柳希同。

“這三人都是希字輩,應是茅山二十七代弟子。”楊誌若有所思道。

“好生歹毒!茅山道人用我摩尼教名頭作惡,他們得了錢財,我們壞了名聲!”馬麟有些憤憤不平,繼而憂心忡忡:“茅山道人眾多,別處隻怕也有他們的人如此行事。”。

“貴教處境隻怕艱難了。這些罪名栽到你們頭上,叫不明真相的百姓畏懼你們,又能借官府的刀殺你們。”楊誌道。

“可恨,我們摩尼教本是窮苦百姓結社,互相救助。可是官府欺壓百姓,曆朝曆代,何時少了?這才不得不與官府發生衝突。近年來,花石綱一事弄得天怒人怨,許多事我們不得不出頭。茅山道士們又來這一手,當真是居心叵測。”

楊誌從水囊裏取了些水,打濕一塊布,替龐春霞擦臉。他這番舉動純出自然,並未多想。然而手觸到龐春霞臉上,隔著布仍能感覺那裏柔潤綿軟,不由一窒,但想著江湖兒女,不拘小節,隻停了一停,仍是繼續。楊誌雖然還沒去臥底,但已經把自己當成江湖人物了,以前的那個小軍官,在他答應高世德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存在了。

冷水一激,龐春霞悠悠醒轉,聽了二人對話,低聲道:“此地不宜久留,茅山道人和官府隻怕要對我摩尼教不利,馬堂主,你速去蘇州找我哥哥龐萬春,把這事告訴他,他定有辦法處置。”

楊誌抱拳道:“馬堂主隻管放心去,龐姑娘有在下照管。”

馬麟應了一聲,與二人施禮辭別道:“事不宜遲,我這就去了。”他比畫一個手勢,道:“光明終將驅逐黑暗。”說罷沿著來路下山去了。

楊誌放了一把火,本想再歇一氣,又擔心那些嘍囉回過味來,便要背龐春霞過山。龐春霞堅持不讓,自己搖搖晃晃騎到馬上。楊誌牽馬在一邊小心翼翼,共同過山來。

“類似的事以前我也遇到過。之前我在豐州曆練過一陣子,豐州那裏地處宋遼夏三國交界。遼國要向南,夏國要往東,都得經過豐州。那次是一夥西夏士兵穿了河東軍的衣服,截殺往來貿易的遼國商隊,想要挑起宋遼邊釁,從中漁利。然而他們事情做得不周密,被商隊中的一個通事逃了出來。我當時是隊將,統領一隊人馬把守一個烽火台。手下的一個伍長恰好救了那個通事,帶回烽火台,讓我們知道了夏國的陰謀。”楊誌見龐春霞麵色煞白,眉頭緊皺,想說話引起她的注意,減輕一些傷痛。

“後來呢?”龐春霞果然上鉤,好奇的問道。

“那時我年輕氣盛,就想回擊一下子,隻是想了很多主意,都覺得不好。正好麟府路軍馬司有個機宜叫許貫忠,巡視邊防到了我們的烽火台。他足智多謀,又精通許多番邦文字。我便向他請教。他讓我們扮成遼兵的模樣,去截殺西夏的商隊,然後留下書信,上麵寫著西夏文字,大概意思就是遼國已經知道了夏國的陰謀,特意前來報複雲雲。”

“果然是妙計。”龐春霞讚道。

“我們依著許機宜的計策行事,後來夏國自己心中有鬼,也不敢追究,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對,不對。夏國或許會不了了之,可遼國的商隊一開始就被殺了,他們會善罷甘休嗎?”

“這不是還有一個遼國的通事嗎,我們給他治好傷,送了盤纏,我和許機宜親自送他回去。他是遼國一個大部族的人,我們見了他們的頭人,此事因此平息下去。”

“原來如此,我還當許機宜又給出什麼神機妙計。”龐春霞略有些失望。

龐春霞沉默了一陣子,忽然道:“不對,楊大哥,你是話裏有話。你是不是擔心我們和官府因此事鬧得不可收拾?想勸我們息事寧人?”

不知楊誌如何回話,且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