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晚宴與“天朝的塔列朗”(1 / 3)

這家報紙對此怪行做了解釋,我看了一下,各家報紙都給出同樣答案,估計應是中國特使團的官方解釋。即李鴻章是出於原則才如此行事,他接受外國元首和國君的宴請,隻是出於國際禮儀,所以他上席而不用餐。那篇“巴黎手記”說他是“精神上用了法國餐”,而實際上是在入席前繼續“他的古老中餐”。究竟為什麼定下這個原則,有兩種可能,一是吃不了西餐,幹脆誰家的都不吃;二是表明他的大清國特使身份,跟西人“和而不同”。該文舉了他在德國與俾斯麥的一段對話,不過這種對話隻能作野史看,極有可能屬於傳說的一部分。

俾斯麥宴請完李鴻章的那天晚上,離席時好奇地問中國老人為什麼對端到他麵前的菜一道都沒有嚐一嚐。“天朝的塔列朗”通過翻譯回答道:“到了我這把年齡,習慣可不是說改就改的。如果我在您家吃了,我就不得不在我的旅歐之行中吃人家請我吃的所有菜肴。”他接著對俾斯麥說,“說實話,我寧願不吃晚飯,也不願對著一道不合我胃口的菜吃不下做鬼臉。”

俾斯麥立即反問道:“您嚐都不嚐,怎麼知道自己不愛吃我們健康可口的德國菜。”

“說得倒也沒錯。”李鴻章反唇相譏,“不過如果我端上桌一盤老鼠或狗仔肉,您會樂意嚐一嚐嗎?”

以自己的肉食品種來反照他文明的野蠻,是西人樂此不疲的遊戲,單從上麵這句話,就可以判定俾斯麥與李鴻章這段對話的編撰性質。

“天朝的塔列朗”是法國人送李鴻章的別號,一如德國人說他是“中國的俾斯麥”。塔列朗這人說起來可以寫一長篇,是法國曆史上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一生最大的特點是不斷地背叛主子,最出色的才華是既討得主子信任,又不得罪與主子為敵的人。可見法國人把他與李鴻章對應起來,不是平白無故的。有了這樣的天賦,他在法國曆史最動蕩的那三十年——從大革命到王朝複辟,始終處在權力中心。

塔列朗曾是路易十六朝內的大貴族,一直升到主教,大革命搖身一變支持第三等級,成了“人權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很快他又背叛了革命黨雅客賓派,投向革命後收拾殘局的督政府旗下。拿破侖篡位,他成了其心腹,大衛為曆史留下的那幅拿破侖登基的油畫上,那個雌性荷爾蒙分泌過多的軀體裹著大紅袍的人,就是塔列朗,站在顯要位置上。拿破侖尚未被歐洲王室聯軍打敗,他已經在為自己的下一步留後路,1808年9月拿破侖派他去埃爾富特與沙皇談判,讓他去的目的是與俄羅斯連橫,而他私下裏勸沙皇不要與自己的皇帝結盟。所以他的政敵、始終忠誠波旁王朝的大作家夏多布裏昂,看他比什麼人都透徹,夏在《墓畔回憶錄》中寫道:“當塔列朗先生不搞陰謀的時候,他就在偷偷販賣。”夏多布裏昂是布列塔尼人,布人是不擅背叛的種族,因而為“進步”屠刀輸送了一代又一代保王黨的頭顱。拿破侖被放逐到小島,波旁王朝卷土重來,塔列朗因為早就跟圍攻法國的歐洲王室聯軍暗遞秋波,便又成了路易十八建立過渡政權不可缺少的人物。路易十八有一次問他是怎麼目送一個個政權倒台而自己不倒的。他做了如下回答:“天哪,陛下,我真是什麼也沒有特意去做,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無法解釋的東西,是這種東西讓所有忽視我的政權遭殃。”

這家報紙對此怪行做了解釋,我看了一下,各家報紙都給出同樣答案,估計應是中國特使團的官方解釋。即李鴻章是出於原則才如此行事,他接受外國元首和國君的宴請,隻是出於國際禮儀,所以他上席而不用餐。那篇“巴黎手記”說他是“精神上用了法國餐”,而實際上是在入席前繼續“他的古老中餐”。究竟為什麼定下這個原則,有兩種可能,一是吃不了西餐,幹脆誰家的都不吃;二是表明他的大清國特使身份,跟西人“和而不同”。該文舉了他在德國與俾斯麥的一段對話,不過這種對話隻能作野史看,極有可能屬於傳說的一部分。

俾斯麥宴請完李鴻章的那天晚上,離席時好奇地問中國老人為什麼對端到他麵前的菜一道都沒有嚐一嚐。“天朝的塔列朗”通過翻譯回答道:“到了我這把年齡,習慣可不是說改就改的。如果我在您家吃了,我就不得不在我的旅歐之行中吃人家請我吃的所有菜肴。”他接著對俾斯麥說,“說實話,我寧願不吃晚飯,也不願對著一道不合我胃口的菜吃不下做鬼臉。”

俾斯麥立即反問道:“您嚐都不嚐,怎麼知道自己不愛吃我們健康可口的德國菜。”

“說得倒也沒錯。”李鴻章反唇相譏,“不過如果我端上桌一盤老鼠或狗仔肉,您會樂意嚐一嚐嗎?”

以自己的肉食品種來反照他文明的野蠻,是西人樂此不疲的遊戲,單從上麵這句話,就可以判定俾斯麥與李鴻章這段對話的編撰性質。

“天朝的塔列朗”是法國人送李鴻章的別號,一如德國人說他是“中國的俾斯麥”。塔列朗這人說起來可以寫一長篇,是法國曆史上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一生最大的特點是不斷地背叛主子,最出色的才華是既討得主子信任,又不得罪與主子為敵的人。可見法國人把他與李鴻章對應起來,不是平白無故的。有了這樣的天賦,他在法國曆史最動蕩的那三十年——從大革命到王朝複辟,始終處在權力中心。

塔列朗曾是路易十六朝內的大貴族,一直升到主教,大革命搖身一變支持第三等級,成了“人權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很快他又背叛了革命黨雅客賓派,投向革命後收拾殘局的督政府旗下。拿破侖篡位,他成了其心腹,大衛為曆史留下的那幅拿破侖登基的油畫上,那個雌性荷爾蒙分泌過多的軀體裹著大紅袍的人,就是塔列朗,站在顯要位置上。拿破侖尚未被歐洲王室聯軍打敗,他已經在為自己的下一步留後路,1808年9月拿破侖派他去埃爾富特與沙皇談判,讓他去的目的是與俄羅斯連橫,而他私下裏勸沙皇不要與自己的皇帝結盟。所以他的政敵、始終忠誠波旁王朝的大作家夏多布裏昂,看他比什麼人都透徹,夏在《墓畔回憶錄》中寫道:“當塔列朗先生不搞陰謀的時候,他就在偷偷販賣。”夏多布裏昂是布列塔尼人,布人是不擅背叛的種族,因而為“進步”屠刀輸送了一代又一代保王黨的頭顱。拿破侖被放逐到小島,波旁王朝卷土重來,塔列朗因為早就跟圍攻法國的歐洲王室聯軍暗遞秋波,便又成了路易十八建立過渡政權不可缺少的人物。路易十八有一次問他是怎麼目送一個個政權倒台而自己不倒的。他做了如下回答:“天哪,陛下,我真是什麼也沒有特意去做,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無法解釋的東西,是這種東西讓所有忽視我的政權遭殃。”

這個生來瘸腿的人,一生背叛除了生逢亂世,自己做了錢的奴隸,也是原因之一。讓這樣一個狗項圈套在脖子上,是他有兩大嗜好:賭博和女人。有了這兩個嗜好,原則有時就隻能從後門被踢出去了。在天主教世界身為主教而公開結婚恐怕也史所罕見。

他和李鴻章還有一個相通的地方,就是他在當世及死後遭國人普遍忌恨。他在法國的敵人那裏被捧得最高的時候,也是在自己同胞眼裏被視為糞土之時。人們叫他“瘸腿魔鬼”“杜勒裏宮的撒旦”,民間打油詩唱道:“共和國、皇帝、國王:全被他賣了。”可以理解,人民蒙受奇恥大辱的時候,他卻成了敵對方的座上賓,這樣的仇恨要到人死後至少半個世紀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