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你不單是一位名作家,也是一位編輯,我們看過你執行主編的《作家筆下的揭陽》,請問你對潮汕當下文學的發展是如何看待的。
牧童:什麼“名作家”、“編輯”,千萬不能這樣說; 這樣說,有些人聽到會怒發衝冠,會氣昏,這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因為事實上我根本就不是什麼“名作家”、“編輯”。寫作也罷, 編輯也罷,都是業餘的,非專業的。另外,從另一角度看,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有時從另一特定範圍可能是一種客觀態勢。揭陽有多少老虎我不知道, 但是,我永遠都不可能會是老虎。
關於潮汕當下文學的發展我是如何看待的,這方麵我研究甚少,不敢妄言。但在五年前我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總覺得,潮汕雖有滋生文學賢人的土壤,但卻沒有能使文學賢人成長的環境。潮汕的文學賢人隻有走出本土才能成名成家。如果留在本土,這些人不是“夭折”就是流於平庸。一句話,潮汕沒有適合文學賢人成長的氣候,養分等等條件。……埋在沙灘裏的石頭,再怎麼努力掙紮,想要脫穎而出,哪有那麼容易?就是最後露出來了,那棱角也早被磨沒了。潮汕有相當數量的墨客,都從文學起步,最後都銷聲匿跡轉入對地方史誌的研究,這就大大值得人們尋味了。
時至今日,我還是保留這樣的觀點。
筆者:感謝你對岐山論壇的指導,請問你對網絡文學是如何看待的?
牧童:說指導,那麼我就失職了,因為我對岐山論壇並沒有過什麼具體的指導。
網絡為廣大平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大平台, 網絡文學使大眾有了一個及時發表文學見解及交流的園地,這是社會的進步。但網絡文學良莠並存,這也是一個事實。
筆者:你對年青的岐山論壇文學愛好者的寄語是什麼?
牧童: 年青是好事,也是優勢, 年青才有朝氣,才有進取心。說到對年青的岐山論壇文學愛好者的寄語嘛,我個人認為: 愛好文學是雅事,更是好事;文學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學隻能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但社會上有不少人,甚至是為數不少的教育工作者,他們還把文學視為洪水猛獸,加以岐視與阻撓,這不是危言聳聽,我是有很多事實依據的。但是,社會需要文學,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但這又從另一側麵說明文學遭受世人的白眼與艱難。
網絡作品易發,作為練筆可以,但要寫得好也很不容易,這就要求作者自覺嚴格地要求自己,堅持用“文學”的高度,審視自己的作品,立意要深刻,手法要新穎,藝術要嫻熟。但是,社會上會說的人很多,做得到的人卻極少。我也不例外。
總而言之,要寫出好作品,必須多讀名家名著,必須多思考, 多提煉立意。必須反複推敲修改才能出較好的作品,而最起碼的,首先必須提高遣詞造句駕馭語言的基本能力。
“田中禾說,一個作家不追求不朽,是不可原諒的。追求了而沒有達到,是可以原諒的。”(南丁《浪漫的田中禾》)。
筆者:牧童老師最後說: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希望大家能在牧童老師精彩的談話中得到啟迪。謝謝牧童老師!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日
[原文發表於岐山論壇《岐山會客室》第三期,轉載於廣東作家精彩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