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的故事”,當完成“發現故事起點”“思考信息主題”“探究主角的心境變化”這幾個步驟之後,就可以動手勾勒故事的基本脈絡,嚐試寫出一個簡單的故事概要。概要不用太長,幾百字就可以。
假若把故事的起點看成植物的種子,那麼,故事概要就像一株幼苗,隱約看到一些將來的特征。這時候,我們應該檢查一下下麵幾項:
一、背後是否有充沛的感情和感覺?(這是故事的動力。)
二、矛盾衝突和轉折是否有觸動力?
三、主題信息是否跟故事主線吻合?
如果全都覺得很順暢,就可以動手豐富故事的內容,整理情節的走向。
故事如何開始?
故事如何鋪陳?
故事的高潮在哪裏?
故事的結尾是否有餘韻?
擬好故事概要之後,就可以進入情節進展的設計鋪陳。
故事情節的安排就是敘事的心靈節奏、事情如何黏合、如何呈現因果關係、呈現的先後長短和取舍、作者感情何處收放、故事角色是否具有完整麵貌等的總和。
我們講述自己的心路曆程,側重個人的感覺、反省和整理,從而達到一個有代表性的整體感覺。到了情節的安排,反而需要多注重聽眾的感覺和反應。
故事,始終是說給別人聽的。
該如何讓聽眾保持注意力、感興趣、得到信息,也受到感動呢?
我覺得有幾點是值得也可以在情節設計安排的時候同時注意的:
一、語言是否生動?自己的故事未必需要華麗絢爛的辭藻,一些簡潔和容易意會的語言比較有力。
二、有沒有抓緊角色和事件的內在矛盾與衝突?衝突如何產生、對立、依存和消融,本身就是故事的基本結構,也是一般人理解世事變遷的習慣。
三、是否可以營造懸念?所謂“懸在心頭,不離不棄”,一旦觸發了聽眾的懸念,聽眾就會很想知道結局。懸疑小說的手法通常是描繪出一個引人遐思的狀況,然後一步步把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局鋪陳出來,或者先拋出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局,再用奇特的因果關係重新把故事推展開來。自己的小故事沒有這種離奇性,但是,有時把個人經曆的先後因果倒置敘述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可否有點幽默感?幽默感是消融矛盾衝突的一種瀟灑的姿態,自嘲的故事常常會很有魅力,這無非是因為幽默感既能讓人放下心理壓力,又能帶來歡喜的感受。
那應該怎樣運用“五段式情節進展”呢?
我覺得隻需參考一下就好,沒有必要全部套用。當然,聽眾對故事的要求是希望情節會往前一步步推進,也期待一些出人意表的狀況,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接觸太多十分戲劇化的故事,對進展緩慢、情節轉折不多的故事很容易不耐煩,他們說:“這算什麼故事?不過是些感受嘛。”
所以,我們該想想:
講述“我的故事”,當完成“發現故事起點”“思考信息主題”“探究主角的心境變化”這幾個步驟之後,就可以動手勾勒故事的基本脈絡,嚐試寫出一個簡單的故事概要。概要不用太長,幾百字就可以。
假若把故事的起點看成植物的種子,那麼,故事概要就像一株幼苗,隱約看到一些將來的特征。這時候,我們應該檢查一下下麵幾項:
一、背後是否有充沛的感情和感覺?(這是故事的動力。)
二、矛盾衝突和轉折是否有觸動力?
三、主題信息是否跟故事主線吻合?
如果全都覺得很順暢,就可以動手豐富故事的內容,整理情節的走向。
故事如何開始?
故事如何鋪陳?
故事的高潮在哪裏?
故事的結尾是否有餘韻?
擬好故事概要之後,就可以進入情節進展的設計鋪陳。
故事情節的安排就是敘事的心靈節奏、事情如何黏合、如何呈現因果關係、呈現的先後長短和取舍、作者感情何處收放、故事角色是否具有完整麵貌等的總和。
我們講述自己的心路曆程,側重個人的感覺、反省和整理,從而達到一個有代表性的整體感覺。到了情節的安排,反而需要多注重聽眾的感覺和反應。
故事,始終是說給別人聽的。
該如何讓聽眾保持注意力、感興趣、得到信息,也受到感動呢?
我覺得有幾點是值得也可以在情節設計安排的時候同時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