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承認,在我們對外開放之初的年代,上述這兩類作品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到了今天,再撰寫、發表同類作品,說輕了是誤人子弟,說重了是誤國誤民。

邊芹的《被顛覆的文明:我們怎麼會落到這一步》及其姊妹篇《誰在導演世界》(中央編譯出版社)則是兩本絕然不同的書。這兩本書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其中所有的內容——包括她所舉的例子、引用的人物所言、描述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邊芹自己在西方工作、生活時通過日複一日地仔細觀察,日積月累,從而一點一滴地總結、歸納出來的。是異於常人的敏感和長期浸淫在西方政治、文化、曆史,特別是社會現實中的切身體驗(比如她曾擔任過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的評委),使她參透了西方媒體、電影等領域深層次的現實,從而通過這兩本書將之公諸於眾。

閱讀這兩本書,最令讀者觸目驚心的,是邊芹抓住了西方文明基因中的基本特質——征服。邊芹告訴我們,隱身幕後的西方統治集團數百年來一直在悄無聲息地“導演”著世界,其目的就是為了征服世界。肯定有人會說,這太聳人聽聞了吧?這是陰謀論!確實,對意圖的揣摩是有一定的主觀性的。西方的一些媒體不也一直在鼓吹“中國威脅論”嗎?盡管中國已經一再聲明沒有爭霸的意願。然而我們讀邊芹的書,看到的並非對統治集團意圖的揣摩,而是他們征服世界步驟的一點一滴、一個個細節、一個個具體的做法;書中將這些細節和做法酣暢淋漓地剖析給我們看,讀來令人驚心動魄、振聾發聵。這些,不僅在中國的書籍裏找不到,即使在西方曆史書裏也很難找到。其最為珍貴之處,就在於這一切都是邊芹通過旅居西方二十年之久,親身體驗和觀察,並經過十數年的反複驗證、核實後才得出的結論。邊芹在書中前言“我的精神冒險”中,對其思想演變軌跡和解剖西方文明的過程有著非常詳盡的解釋。凡不帶預設觀念或偏見的讀者,都可以非常明白無誤地看出,我們不需要去揣摩西方的意圖,隻需要看邊芹所寫是否基於事實。隻要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自己即可得出結論。

正是在西方旅居期間,邊芹跨過了她人生中的一道重要的檻。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的人生被“分割成清晰的兩個階段,甚至有點前生今世的跌宕”,且“前半生不知後半生的存在,後半生拒絕再看前半生”……她指的是她思想上對西方認知的一個質的飛躍。在越過這道檻之前,她自承對西方的認知,與中國絕大多數過去和今天的精英一樣,屬於“連門都沒有摸著”的水平,盡管此時她已經翻譯了幾十萬字的法國文學作品,撰寫了大量有關西方文化、電影的文章。邊芹在一篇題為《向西看的那個檻》的文章裏曾寫道:這道檻,並非所有人都能越過的。越不過去的,就永遠地停留在這道檻上,就永遠不會深解、參透西方。

應該承認,在我們對外開放之初的年代,上述這兩類作品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到了今天,再撰寫、發表同類作品,說輕了是誤人子弟,說重了是誤國誤民。

邊芹的《被顛覆的文明:我們怎麼會落到這一步》及其姊妹篇《誰在導演世界》(中央編譯出版社)則是兩本絕然不同的書。這兩本書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其中所有的內容——包括她所舉的例子、引用的人物所言、描述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邊芹自己在西方工作、生活時通過日複一日地仔細觀察,日積月累,從而一點一滴地總結、歸納出來的。是異於常人的敏感和長期浸淫在西方政治、文化、曆史,特別是社會現實中的切身體驗(比如她曾擔任過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的評委),使她參透了西方媒體、電影等領域深層次的現實,從而通過這兩本書將之公諸於眾。

閱讀這兩本書,最令讀者觸目驚心的,是邊芹抓住了西方文明基因中的基本特質——征服。邊芹告訴我們,隱身幕後的西方統治集團數百年來一直在悄無聲息地“導演”著世界,其目的就是為了征服世界。肯定有人會說,這太聳人聽聞了吧?這是陰謀論!確實,對意圖的揣摩是有一定的主觀性的。西方的一些媒體不也一直在鼓吹“中國威脅論”嗎?盡管中國已經一再聲明沒有爭霸的意願。然而我們讀邊芹的書,看到的並非對統治集團意圖的揣摩,而是他們征服世界步驟的一點一滴、一個個細節、一個個具體的做法;書中將這些細節和做法酣暢淋漓地剖析給我們看,讀來令人驚心動魄、振聾發聵。這些,不僅在中國的書籍裏找不到,即使在西方曆史書裏也很難找到。其最為珍貴之處,就在於這一切都是邊芹通過旅居西方二十年之久,親身體驗和觀察,並經過十數年的反複驗證、核實後才得出的結論。邊芹在書中前言“我的精神冒險”中,對其思想演變軌跡和解剖西方文明的過程有著非常詳盡的解釋。凡不帶預設觀念或偏見的讀者,都可以非常明白無誤地看出,我們不需要去揣摩西方的意圖,隻需要看邊芹所寫是否基於事實。隻要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自己即可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