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沂水遐思買肉啖兒
盛夏,蒼穹似一個大噴壺,嘩嘩啦啦地直噴灑了三天三夜。雨過天晴,萬物如洗,天變得格外高,格外藍;空氣變得格外清,格外新;山變得格外翠,格外近。蒼鷹在上翱翔,與縷縷遊雲嬉戲;燕子在下盤旋,追逐逃生的昆蟲;青枝綠葉之上,掛滿了串串水珠,微風吹過,晶瑩的水珠便爭先恐後地墜落下來,與昂首向上的禾苗擁抱言歡;小鳥在枝頭載歌載舞,歡慶這場喜雨——豐收的使者的到來;阡間陌頭,偶爾出現一兩隻草黃色的山兔,或蹲或臥,瞪著紅寶石似的眼睛,機靈靈地偵察著敵情;空中的水汽很濃,人在路上行走,不大一會便染濕了鬢發和眉梢,抓一把濕漉漉的。太陽出來了,又圓,又大,又紅,在騰躍,在滾動,在歡笑,很快地高掛當空,炙烤著大地和萬物,於是水汽在蒸騰,在彌漫,霧濛濛地籠罩著一切。太陽,這個宇宙間最偉大的天使,它給世間送來了光明,它給萬物帶來了溫暖,它是生命的象征,力量的源泉!路邊田間的穀子、高梁、玉米等作物,無不舒展腰肢,歡迎它的到來,接受它的親吻,在它的愛撫下蒸蒸日上,連那拔節的喀嚓聲都聽得真真切切,仿佛蔥綠的田野正在彈奏著美妙動人的樂曲。田間和路邊,到處是溪流,有的混濁,有的清澈。路兩旁的溝渠裏則是滾滾滔滔,隨著渠底地勢的變化,千姿百態。凡低窪之處皆積滿了水,遠望澄明耀眼,猶如鑲嵌在碧玉上的一麵麵明鏡。這裏是蛙類的世界,此刻它們正在高唱戀歌,或在進行歌詠比賽,鼓噪得詩情畫意般的原野很不寧靜……
公路上走來了一位少婦,稍高的個頭,寬大的肩膀,厚實的腳板,走起路來穩健、雄壯、豪邁,一看便知道這是個農家娘子、勞動的能手。她發髻高挽,身著布衣,臉不敷粉而白,口不塗朱而紅,眉不著黛而彎,一雙大眼睛閃爍著聰慧、堅毅的光。過早爬上眼角的魚尾紋,刻載著她經曆的坎坷和生活的艱辛,那寬肩膀與厚腳板則顯示著她所能承受的重負。她雖不穿綾著緞,無環珮頭飾,但卻猶如這曠野裏雨後的山花一樣純樸動人。她是鳧(fú)村人,娘家姓仉(zhǎng培),係魯國的名門之一。她自幼睿智過人,加以受過良好的教育,故而古聖先賢,無所不知,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實乃多才與藝者也。然而,因其自幼喪母,父親常年在外做官,繼母萬氏,刁鑽刻薄,心狠手辣,對她百般虐待,一心欲置之於死地,故而雖係大家閨秀,卻從小很少享福,倒是磨練成了一個生活的強者。其丈夫孟孫激,字公宜,雖係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後裔,但因家道衰敗,不知何時流落而僑居鄒之鳧村。孟孫激是個典型的白麵書生,細高個,白皙的麵龐,細眉杏眼,頗有幾分秀氣。由這長相不難料定,這是一個雖善良但卻怯懦,生怕樹葉掉下來砸破了頭的青年,所以他書雖讀得不少,卻難入仕途,難以去闖蕩官林宦海,眼下在一個富商顏崇義家做賬房先生。由於為人忠厚老實,又肯廢寢忘食地工作,所以不僅縱橫關係處理得都很隨和,也頗得主人的垂青。因他常年在外,數日難得回來一次,家庭的重負便全都落到了妻子仉氏一個人的肩上。仉氏現已身懷六甲,今日專程到沂河去觀瀾,對腹中的胎兒進行教育,此謂之“胎教”。仉氏不僅頗曉詩書,知書達理,而且很有些科學頭腦,自腹中有孕以來,她就沒間斷過對孩子進行胎教。
一碧如洗的夜空,一輪圓月大如傘蓋,高掛中天,月光溶溶如水,茫茫寰宇寧靜而光明,仉氏將椅子搬於當院,靜坐腆腹,讓胎兒接受聖潔的教育。碧綠如茵的草地上,蔥蘢俊茂的密林中,繁花似錦,百鳥唱和,熏風徐徐,仉氏潛入其間,或坐或仰,讓胎兒接受春天氣息的熏陶、清和明麗的教育。熱鬧的廟會,肅穆的聖殿,隆重的郊祭大典,她都想方設法去參加過,讓胎兒接受禮義的教育。連降了幾天大雨,沂河水定然是波瀾滔天,洶湧澎湃,所以昨夜雨方停,今朝她便不顧路途泥濘地出發了。其實,沂河觀瀾,這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她多麼想到北海或東海去看看那無邊無垠的汪洋,或者到黃河、長江去觀那氣吞萬裏的雄偉氣勢呀!然而不能,各方麵的條件都不允許她這樣做。孔子是逢水必觀,而且還要細細地加以推敲研究一番的。君子對水為何會有這樣濃的興致呢?顏回曾向孔子提出過這個問題,孔子無限深情地解釋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之乳汁,它好像有德,德高蓋世;水無定形,流必向下,或方或長,循之以理;它好像有義,義重如山,千支萬流彙入汪洋,茫茫蕩蕩不見涯際;水好像有道,道浩煙海,穿山崖,鑿石壁,從無懼色;水好像有勇,勇往直前!再者,安放必平,無高低上下;水似守法,量見多少,勿需削刮;水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向東,好像立誌,萬物入水洗滌必潔淨,又好像善施教化。由此觀之,水乃真君子也,它能曉人以立身處世之大道,安可不觀……”原來如此!仉氏今日赴沂觀瀾正是為了使其孩子成為一位真君子,一個孔夫子式的聖人!……
從鳧村到沂河,不足二十裏路程,仉氏一早上路,走了約莫兩個時辰,很快趕到了目的地。離河堤一裏許,便聽濤聲若雷,震耳欲聾。
待攀上壩頂,那氣勢真讓人魂飛魄散!仉氏隻覺得頭暈目眩,天旋地轉,仿佛蒼天正在慢慢墜落,仿佛大地正在漸漸塌陷,自己的身心正在隨著波峰浪穀逐流遠方。她急忙閉上雙眼,伸出兩手將臉遮住,同時身體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不知過了多久,她的心才稍稍恢複了平靜,開始意識到今天長途跋涉來到這裏的目的。既是為了胎教,眼前這壯觀的景象,豈不是培養孩子勇敢無畏精神最生動的教材!她這樣想著,臉上綻開了甜絲絲的微笑,挺身而起。為了讓心緒有個適應的過程,先把視線投向碧綠的原野和蔥蘢的河堤,然後才放眼那千軍萬馬般的滔滔巨瀾。
蜿蜒的堤壩像歡騰的長龍奔向遠方,壩上白楊參天,綠柳撫堤,蘆葦、荊棘、雜草叢生,高可沒人,蛇蠍蜿蜒腳下,狐兔追逐林間,鳥雀歡唱枝頭——好一派勃勃生機!沂河寬可百丈,河內茫茫蕩蕩,一片黃湯,這黃湯不似羊羔那樣文靜、安詳,而像脫韁的野馬、入水的蛟龍、下山的猛虎,在翻騰,在奔馳,在嘶吟,在咆哮,摧枯拉朽,吞天噬日。河水中不時地漂來樹枝、屋梁、家具、牲畜和老幼的屍體,足見東邊的雨不僅比這裏下得大,而且其勢急驟,給人們帶來了浩劫和災難。仉氏坐在草叢中,將很有些疲憊的上身斜依在一棵枯柳上,伸直兩腿,凝視著洶湧奔騰的巨瀾。她眉頭緊皺,目不轉睛,整個身軀半天一動不動,僵硬了一般。她不僅是在觀察,而且是在思索、在分析,仿佛要從中悟出比孔夫子分析得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儀態上看,她的心潮似乎十分平靜,實際上卻比這沂河激浪更加澎湃。她透過眼前這放縱的波濤和逐流的浮屍,看到了比河水更加混濁的社會現實,而且循著這條線索想得很多很多,想得很遠很遠……
周王室日益衰微,諸侯之間強並弱,大吞小,全無道義可言。兼並戰亂頻繁,各國莫不全力謀求富國強兵之策。小國必須自衛,以免滅亡,大國則一味擴張勢力,企圖稱霸諸侯,乃至統一天下,於是紛紛競尚功利,重稅苛賦,榨取民脂民膏,以充實府庫。
到處在征兵,妻離子散,父母無依,田園荒蕪;到處在廝殺,人仰馬翻,橫屍遍野滿城,血流成河漂櫓;到處在掠奪、搶劫、放火、奸淫;到處是易子而食,折骸而炊,餓殍遍地;到處是哭嚎,哀歎和悲泣,烏雲沉沉,淫雨霏霏……
後來有史學家統計,在這段曆史期間,著名的攻伐戰爭就有:秦、晉十八次,晉、楚三次,吳、楚二十三次,吳、越八次,齊、魯三十四次,朱、鄭三十九次。這是後事,仉氏自然不知。
馬嘶人吼,一隊人馬橫衝直撞,弄得煙塵滾滾,攪得雞犬不寧,這是國君在圈民田為園囿,一圈便是數十裏,圈內百姓統統被驅逐出境,哪管他們背鄉離井,四處流浪,是死是活。然後遍植樹木和奇花異草,大養珍禽異獸,供國君和貴族們來此田獵取樂。
兄弟從軍,父母妻子下田,穀物未收,賦稅先行,民怨沸騰。兵丁衙役,闖進民宅,掠奪財物,搶劫糧食,滿載而去,有敢違抗者,輕則被打得皮開肉綻,遍體鱗傷,重則或被捉去蹲監牢,服苦役,或茅屋被縱火焚燒,一家老少無遮風避雨之所。如此一來,君主和地方則“倉廩實,府庫充”,外可以用兵,內可以揮金如土。
國君宮殿之中,豪門深宅之內,食不完的珍饈美味,穿不盡的綾羅綢緞,戴不竭的金銀珠寶;絲竹嫋嫋,廣袖飄飄,歌喉甜甜,燈紅酒綠賽神仙;姬妾成群,嬪妃如蟻,雲雨無度,荒唐而又肮髒!如此的富貴,這般的豪華,然而,這卻是些倫常喪盡的地方一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妹相淫,子奸其母,公納其媳,舅娶其甥,主奴私通……
這是一所夏難遮雨、冬難避風的三間茅草房,正間停放著剛咽氣的公爹,炕上躺著奄奄待斃的婆母,懷裏的男嬰連掙紮哭嚎的力氣也沒有了。丈夫長街賣女三天,今日尚未歸來,多半是畫餅充饑。連自身也難保的歲月,有誰還會肯再去買一張嘴呢?一一他們已經斷炊五天了!
曠野裏,有個老者右手拄著一根比他還高的竹竿,左手拎著一隻破籃,籃內是一隻空碗。他一步一趨,艱難地前進,突然,隻覺得一陣昏暈,跌倒在地。他掙紮了幾次,試圖爬起來,但終因心身力竭而沒有成功,漸漸的,隻有微弱的氣息了。一個中年漢子經過這裏,見狀十分可憐,念他有一息尚存,欲扶起,救其一命。可是,當這位漢子躬下身去,用力一拉時,自己也栽倒在地,再也沒有爬起來。不知過了多久,這一老一壯,相枕而臥,死在了一起。
長街之側,朱門巍峨,石獅雄踞,門前有一個公子哥正在用白麵饅頭喂他那狼青獵狗。獵狗蹲坐於地,其大如牛犢。公子哥坐於竹椅之上,左手提竹籃,右手將饅頭高高拋起,待饅頭將落至口邊時,獵狗縱身一躍,張口承之,咀而嚼之,吞而食之。街道那邊,站著一群三根青筋挑著個頭,麵黃肌瘦的男孩,正垂涎三尺地盯著這喂狗的場麵。突然,獵狗縱身撲空,饅頭落地,滾過街心去,孩子們見狀蜂擁而上,一心要搶到這個雪白的饅頭。公子哥冷冷地笑著,用右手一指,獵狗狂叫著撲了過去。孩子們見狀紛紛逃命,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撲身抓到了饅頭,獵狗撲來,他來不及起身,被獵狗一口咬住脖頸,撕得血肉模糊。可憐這個饑餓的男孩,狼藉於血泊之中,右手還緊緊攥著那個白麵饅頭……
兩個家丁攙扶著一個錦繡裹身的中年人踉踉蹌蹌地步出餐館。走了一箭之地,中年人隻覺得翻腸攪肚一陣惡心,哇的一聲,將所飲食之酒肉飯菜盡數吐了出來。家丁急忙給他捶背、揉胸、擦衣服,半天才蹣跚著離去。一個中年討飯婆子趕來,她懷中抱著哇哇啼哭的嬰兒。母親急忙將這些嘔吐的穢物收進一隻泥碗中,然後到街側的一座門樓下盤腿坐定,將嬰兒放到膝蓋上,用小勺一口一口地喂。幾口下肚之後,孩子竟然止住了哭聲,在美美地吃著。本已離去的三個人,回頭發現這一情景,相互嘀咕了一陣,其中一個滿臉橫肉的大漢返了回來,出其不意地奪過母親懷中的嬰兒,舉過頭頂,狠狠地摔了下去,待母親從驚恐中回過神來,孩子已經變成了一灘血肉。大漢回到主子身邊,三人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想著想著,仉氏忽然明白了,水本來清澈如明鏡,如今變得這樣混濁不堪,固然是因為其中混有大量泥沙,但更主要的則是反映了混濁的世態。一麵銅鏡,它的前麵立的是一個魔鬼,鏡中哪裏會反映出一個美人!然而,水總是在前進,在奔騰,在流淌,泥沙必然隨之而沉澱,流到前邊的某一個地方,定然會變得清澈,恢複其本來麵貌。
社會亦是如此,無論如何,遲早總會變得清明起來,這當然需要有人付出代價和犧牲。“我的兒子大約正是為了改變這個混濁的世態而將投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她竟然喃喃自語起來。
仉氏這樣想著,眼前出現了一群大漢,他們全都光著膀,坦著胸,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大家在用一種特製的工具或器械,淘那混濁的河水,河水在他們的辛勤勞動下,漸漸變得清澈明淨起來。
其中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走過來,向她深施一禮,親切地問道:“媽媽,您看我們幹得好嗎?……”原來這就是她的兒子!大漢們不見了,清清的沂河水潺潺地流淌,撒著歡,跳著高,打著滾,奔向海洋,一路上留下了串串歡歌笑語。水中遊魚清晰可辨,水底是寥若晨星的金子和寶石,五光十色,璀璨耀眼,仉氏堅信:這中間必定有她的兒子!……
兩個月後,仉氏又在丈夫孟孫激的陪同下去登嶧山。
孟孫激的主人很是和善,凡是孟孫激提出的請求,從不拒絕,當他得知孟孫激欲陪妻子去遊嶧山,對腹中的孩子進行胎教時,先是大加讚賞,然後準假五日,並借給他們一輛馬車。
嶧山,雄峙於鳧村東南三十四裏處,因山中怪石萬壘,絡繹如絲,故名繹山,“嶧”、“繹”同音,後人多寫作嶧山。據傳說,遠古時候,女媧煉石為丸,神工補天,天合而去,留下亂石滾滾,危及人間。玉皇大帝聞訊後,派了六位神仙,將億萬塊石丸移置一處,堆積成嶧山。這雖是神話傳說,但卻也道出了嶧山的特點,它丸石繹連,重壘疊嶂,向有“岱南奇觀”的美譽。仉氏欲遊嶧山,對孩子進行胎教,主要的卻並非因為它奇特怪異,景色秀麗,而是因為它高大、雄奇、險峻。當然,在這些方麵,它遠不如泰山,可惜如今的仉氏,已無力攀登泰山了。因為山的高大,便可以培養孩子堅毅的攀登精神,使孩子能夠視野廣闊,心胸豁達,處事居高臨下;因為山的雄奇、險峻,便能夠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使其臨危不懼,朝著既定的方向與目標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公元前390年,亦即周安王十二年,這是個風調雨順的年景,到了金秋八月,滿山碩果累累,遍地穀米飄香,農民們正在開鐮收割,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漫山遍野響起了歡快的笑聲,嘹亮的歌聲和高亢的勞動號子聲,彌漫著奔放熱烈的氣氛。八月十七日上午,一輛雙乘馬車緩緩行駛在通往嶧山的鄉道上,車內坐的是孟孫激和他的夫人仉氏。禦者坐在車轅上,懷抱鞭杆,任兩匹棗紅馬緩韁慢行,為的是車內的仉氏不受顛簸。馬脖子上的銅鈴在有節奏地響著,清脆,和諧,傳得很遠,融進了金色的田野和蔚藍的天空。
來到嶧山腳下,已是午時,三人草草用了午餐,禦者於客店安歇,馬匹自有店家照料,孟孫激攙扶著夫人從子孫石處開始登山。一路登來,沿途先後就有白花花的養麥石,斑斕的虎皮石,伸頸伏臥的龍龜石,張著大口的簸箕石等,諸石聳立相迎。回馬嶺陡如刀削,聚仙橋上有煙籠霧罩,下有雲穿氣騰。過了聚仙橋便是南天門。門旁石崖屏立,高可數丈,崖前是石坊、石殿和石碑。南天門東有船石,西有棧道,下臨深淵,陰森可怖,上依絕壁,勾魂攝魄。
過了南天門而“淩霄直上”,則是另一番景致——懸崖、峭壁、飛岩比比皆是,林深木秀,景色宜人。試劍石拔地而立,高一丈多,寬厚卻不足三尺,赫然有中縫通裂,形若劍劈,頗有妙趣。八卦石為八塊巨石相抱而成,相傳為伏羲氏曲演八卦之處。丸石相挨相迭,相鬥相錯,顛連起伏,奇不可喻,巧不可言。丸石之下,形成了無效的天然洞穴,洞洞相通,穴穴相連,渾然一體,稱為“嶧孔”。山中名洞三十三處,時西南風正緊,各洞泉水同時湧漲,蔚為壯觀。
行不多時,便來到了白雲洞。遊人至此,宛若騰雲駕霧一般,大有飄飄欲仙之感,悲喜全無,寵辱皆忘,超塵脫俗,意趣盎然。後人在洞外加了一座建築,謂之“白雲宮”,亦稱白雲五華宮或通明天宮,有詩讚曰:“宮裏白雲來,宮外白雲去,來去看白雲,雲深不知處。”洞內有一泉眼,俗傳與東海相通連,故稱“海眼”。洞外有一山泉,泉水奔突,千人飲之不竭,被譽為“聖水井”。
佇立於白雲洞外,舉首仰望嶧山極頂,五塊巨石並肩抱立,形若芙蓉,故名五華峰。五華峰怪石嶙峋,陡峭如削,登攀之路藏在丸石之下,千回百折,人在其下匍匐而進,如入迷宮,正如後人所描寫的那樣:“窈窕嶇嵌(qīn),十步九折,忽滅忽明,或失足不能出,大叫驚絕。”及至登上五華峰頂,腳踏“仙人棋跡”,頭頂藍天,手撫白雲,頓覺心胸大開,如釋重負。五華峰周圍有居龍洞、車輞(wǎng)
石、探海石等勝跡奇觀。探海石上削下豐,如引頸探物之狀,下臨深淵,煙雲滾滾,似大海中的波濤。探海石與數十丈的錦屏岩遙相對峙,其勢極為險要。天晴日朗之時,站在石上可隱見東海。
年輕力壯的棒小夥登山,尚且需沿途歇息數次,及至攀上五華峰,便都個個氣喘若牛,更何況是文弱的孟孫激和大腹便便的仉氏呢?他們登幾步,喘一氣,攀一程,歇半晌,喘喘歇歇,好不艱難,孟孫澈幾次提出就此止步,都被仉氏嚴詞拒絕了,她說:“回首以往,妾的生活經曆,並不比腳下的路更平坦,既然無論怎樣艱難的路都走過來了,今日為何不能攀上峰頂呢?再者,今番登山,目的全在對孩子進行胎教,倘一遇險阻便裹足不前,我們的兒子將來何以能成大器呢?”孟孫激被妻子問得瞠目結舌,隻好繼續攀登。是呀,人總得有個精神支柱,有個追求,有個奮鬥目標,這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