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1)

蕭安七十五年,蕭國第三代帝王軒轅婪繼位,他的作風和他的名字一樣,貪婪無度,荒淫後宮,不理朝政,終日隻與女人相伴,鬧得大臣子民們人心惶惶。領導都不問世事了那些下屬怎麼會衷心呢?萬幸的是,軒轅婪朝中大臣們被皇帝傳染的也都沒有了野心。隻圖安逸,有女人有酒肉,管他的人心所向,管他的民不聊生,管他的地動山搖呢。

但老天爺終究是掛念皇室的,軒轅婪雖扶不起來,但他小兒子軒轅颯卻年少有為,絲毫沒有遺傳他老子的血統,四歲拜師,十歲便成了師,之後話五年的時間遊曆四方,體會到了什麼是民不聊生,然這一切都是拜他父皇所賜。待他回宮之後卻發現親生母親早就因為後宮爭鬥被父親賜死了。他隻記得年少的他找父皇要母親的時候,他的父皇卻抱著另外一個妖媚纏身的女人說“你的母後被我賜死了。”嘴角還微微上揚,仿佛再說一個與他不相幹的人一樣。他憤怒,他絕望,他要報仇,卻在那一刻沒有半點表現出來,隻說了一句“兒臣知曉了”便走出了大殿,從那以後也不問朝綱,也從不在早朝中看到他。他在做什麼,在想什麼,無人知曉。

再說說大兒子,也就是當今太子,軒轅釋。他也是不像他老子一樣昏庸,當然了,軒轅家總要有一個過問天下事的,否則怎會撐得了這麼長時間?這個在背後默默撐著皇室的人,便是太子。有的時候他也會問自己“何不直接坐上皇位?何必還要因為一個早就‘腐朽的廢人’誤了自己的大好時光?每次想的時候他都會告訴自己‘終究是不能讓天下人看了皇室的笑話。’”

再說說朝外。朝外當然是廣闊無垠了。天高地闊,自然人也就多,人多想法便多了,想的人多了,野心也就大了。無論是賣肉的、種樹的、耕地的還是習武的、讀書的、算命的,總會出現幾個喜歡見義勇為的,堅持了便可以救民於水火之中,這其中左丘一家便是典範。

左丘家的祖宗當年和先帝一起闖天下,待天下平靜之後竟辭了官職早早地告老還鄉,先帝也是著實舍不得,左丘祖宗也並非無情,說了一句“左丘家定世世代代暗中輔佐軒轅氏”之後就放下了官職。先帝雖舍不得,也留不得,隻得留了家訓“不得傷害左丘氏任何一人。”還給了左丘祖宗府邸,留個地基,隨他去了。

有了住處,有了地畝,左丘老祖宗便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起來。先是種地,賣出去的菜錢一點點積累也可做點小買賣,因左丘的祖宗喜好兵器,便開了家武館,還開起了煉兵器的副業。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沒有皇家的支持,竟也成了大戶人家,煉出的武器也會隨時供給朝廷,所以基本上,如果左丘家罷工不幹,皇家的兵將們也就沒有能夠打仗的家夥了。

可以這麼說,左丘家表麵上三代都不曾在皇室當差,但實際上皇室還是需要左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