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感恩教育 第二節 名人伴我成長(1 / 3)

第八章 感恩教育 第二節 名人伴我成長

一飯千金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和張良一樣,亦是出身貴族。但楚國滅亡後,淪落潦倒不堪。曾在下鄉南昌亭亭長家混飯吃,時間長了,亭長老婆對他很厭惡,一天大早坐在床上把飯吃完了。韓信趕飯,撲了個空,知道是自己蹭飯遭嫌,人家以此來羞辱自己。他也不說什麼,氣鼓鼓地就跑出去了。

跑到外麵也沒吃的,他隻好去河邊釣魚。這時,有一群幫人家洗衣服布匹的婦女(即漂母),剛好也到河邊來洗衣布。其中一位老婦見韓信饑餓可憐,每天將自己的那份飯分成兩半,留給韓信一半,就這樣毫無厭倦之色地救濟他,直到工作全部完成離去為止。

韓信非常感動,對漂母說:我將來富貴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漂母生氣地說:我給你飯吃,是可憐你雖貴為王族後人,卻淪落到不能養活自己的地步,不是為了圖你報答!

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漂母卻已經去世。於是韓信散千金給手下的士兵,命令他們每人都用衣服從外地兜一堆泥土來,堆砌在漂母的墳上,於是便出現了十分壯觀的漂母墓。又由於外地的泥土與淮陰當地泥土顏色不同,因此漂母墓的顏色在當時也特別顯眼。

韓信為感謝漂母的施飯之恩,用千金命將士搬土造墳以紀念漂母,便是一飯千金這一成語典故的來源了。

《史記.淮陰侯列傳》在敘述韓信的“一飯千金”故事的同時,還有兩點也十分重要。一是施舍於韓信的漂母,曾明確表示不望報。二是韓信對那個讓他受辱胯下的惡少年,也從另一麵給以感恩,並授之為官。

隻要你常懷感恩之心,不僅會對施恩於你的人以報,還會原諒那些曾和你有過節兒的甚至觸及你心靈痛處傷害過你的那些人,會使你已有的人生資源變得更加深厚,心胸更加寬闊宏遠。

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水中的渣滓,讓它變得潔淨清明;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出感恩的情懷,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甚至不幸。感恩,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名人談感恩】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解讀】

牢記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在有能力的時候盡力報答。沒有比這樣的行動更大的善良了。

沒有陽光,就沒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我們自己;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的快樂……轉換一下視角,以感恩的心態思考眼前的事物,實在是每個人的一堂必修課。

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奉獻出一切的叢飛

叢飛是一名歌者,一名深圳首批“義工”,一位被確診為胃癌的患者,他8年間義演300多場次,義務服務時間加起來超過3600多個小時,他不僅“唱”而且“捐”。他一路走來一路行善,幾乎傾其所有,甚至為自己背上了17萬元的債務。

在義演舞台他是歌手叢飛,在178個孩子嘴上他是爸爸叢飛,在深愛他的妻子心中他是男人叢飛,在許多人眼裏他是好人叢飛。

叢飛是著名歌唱家郭頌的“關門弟子”,他每場出場費上萬元,可整整10年,他“一窮二白”,沒有積蓄,甚至家裏沒有電冰箱,同行幾乎都有小車、住房,而他出門卻是一輛自行車,直到兩年前才按揭購買一間58平方米,一室一廳的小房。除了日常的開支,他的收入幾乎都用於捐助四川、貴州等貧困山區即將輟學的兒童。在這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下,對弱勢群體,對失學的學生,和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帶來難能可貴的人間溫情和真情,他那無私奉獻博大的愛,催人淚下,令人肅然起敬。

11年前他在成都參加了一場為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正是那場義演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那天觀眾席上坐著幾百名因家窮輟學的孩子,他們最大的不過十五歲,最小的隻有八九歲。麵對這些孩子,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毫不猶豫的將身上全部的現金2400元錢放進了捐款箱,當主持人告訴他你捐的2400元錢可使20個貧困山區的小學生完成兩年學業,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更多貧困生的命運,盡一個公民應有的社會責任。就是這份責任感使他屈尊向朋友下跪借錢,讓失學孩子及時重返校園,而自己的女兒在開學一周後還遲遲無錢報名。無人能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隻有妻子在孩子們一片“爸爸”聲中理解了別人眼中的傻瓜,才是真正的男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他說每當看見孩子激動的笑臉,快樂就會洋溢在他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