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淩雲壯誌,後生可畏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婺源(在江西省)人。朱熹六歲時開始求學。一天,老師講《孝經》,舉了很多古代孝子的故事。先生看見朱熹拿起筆,正在《孝經》的封麵上寫字。
老師來到他的背後一瞧,原來朱熹寫的是:"做不到,誓不為人。"
老師心想,真是後生可畏呀。
一天上午,老師沒有來教課。學童們紛紛跑到院子裏的沙堆上打鬧。天井裏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站在門口,輕輕地笑了。他發現朱熹正坐在沙堆旁,聚精會神地畫著什麼。後來,他發現朱熹正畫《易經》的八卦圖呢!
朱熹十多歲時,就能讀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了。
一次,朱熹讀《孟子》,讀到孟子說的"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時跳了起來,說:"是呀,我也能成為聖人啦!"
公元1151年,22歲的朱熹擔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協助知縣管理文書、稅收和教育。任職期間,朱熹兢兢業業,凡屬於他職權範圍以內的事情,都親自過問和處理。
一年夏天,同安縣發生了大災荒,饑民們舉旗造反,向地主富豪搶糧。地主富豪紛紛逃到縣城,義軍把縣城包圍起來,發動猛烈的攻勢。
同安城下成為一座屠場,躲到城裏的官僚、地主、富商、豪紳嚇得坐臥不安。
朱熹和其他官吏一起,日夜組織士兵抵抗義軍的圍攻。
同安縣城西北角的城牆被義軍攻破過,盡管修複了,但不太堅固。一天,縣官召集官吏商量守城大計。當他問到誰到西北角守城時,官吏們都不敢答應。一會兒,朱熹說:"隻要我還活著,他們就別想爬到城頭上!"
縣官說:"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從此,朱熹守在西北角的城牆上,指揮弓箭手射殺義軍。大批義軍被射死在城牆下,護城河被染紅了。
朱熹把城下的一塊空地作為射箭場,對士兵們進行訓練,義軍終於被鎮壓了。
有一年,金國發生內訌,金軍撤退。宋軍趁機收複了大片國土。抵抗派紛紛上疏皇帝,要求收複全部失地。
朱熹興奮得難以入眠,寫下好多首詩,來表達激動的心情和無限期望。其中一首是:
孤臣殘疾臥空林,不奈憂時一寸心。誰遣捷書來蓽戶,真同百蟄聽雷音。
朱熹向朝廷上疏,要求起用張浚,讓他主持抗戰的大業。後來,張浚升任統帥,主持抗金鬥爭。朱熹非常興奮,再次上疏,反對講和。
第二年,宋軍在與金兵的交戰中打了幾個敗仗。主和派官員更加囂張了,朝廷又準備與金人議和。朱熹連上三道奏章,勸皇帝別動搖抗戰的決心,並當麵斥責主和派,說他們是拿宋朝江山當兒戲的罪人。
不久,朱熹得到張浚病逝的消息,悲痛萬分。他趕到豫章,登上運送張浚靈柩的大船,在靈前痛哭不止。他護送著靈船到達南豐,才揮淚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