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冬季反攻 3.絕地大反攻(3 / 3)

西方麵軍防線向西推進了120-130公裏,有力地牽製了德軍戰役預備隊,減輕了莫斯科大反攻的壓力。

蘇聯政府對外宣布,德軍包圍莫斯科的企圖已經失敗。蘇聯報紙刊登了贏得莫斯科會戰勝利的紅軍將領們的照片,他們分別是朱可夫、列柳申科、庫茲涅佐夫、羅科索夫斯基、戈沃羅夫、鮑爾金、戈利科夫、別洛夫和弗拉索夫。其中,朱可夫的一張大照片位於中央,周圍是其他將領較小的照片。

正如蘇聯所說的,強大的蘇聯反擊部隊在空軍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已經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了100-250公裏,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挨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垂死掙紮,傷亡慘重,根本阻止不了蘇軍的攻勢,德軍防線到處出現了危機。

德軍不得不承認 "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準備將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在莫斯科城下的激戰中,德軍的損失是毀滅性的,希特勒向莫斯科發動的"台風"攻勢遭到失敗。

在莫斯科戰役勝利的鼓舞下,最高統帥斯大林決定乘勝追擊,發動全國大反攻。斯大林說:"德軍由於在莫斯科附近的失敗而驚慌失措,而且他們過冬的準備很差,現在正是我們轉入進攻的最好時機。"

斯大林的意圖是:以西方正麵為主攻方向,消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的主力,奪回斯摩棱斯克;在北方,消滅列寧格勒附近的敵軍,解除敵人對列寧格勒的包圍。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利用德軍失去進攻勢頭的有利時機,在西方、西北和西南戰略方向發起總攻,並以西方正麵為主攻方向,向德軍及其仆從軍發動了全線進攻。

正如斯大林所說的:"紅軍在因德帝國主義背信棄義的進攻而暫時退卻以後,奪得了戰爭進程中的轉折,由積極防禦轉入了有效進攻......由於紅軍的勝利,衛國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蘇軍對沒有擊潰莫斯科以西的德軍防線感到失望,更對傷亡慘重的德軍在毫無冬裝的情況下仍能作戰感到吃驚。

1942年1月5日,斯大林發出指示:"不給德寇任何喘息的機會,不停頓地把他們向西驅趕。"

1941年10月中旬,希特勒下令:"對莫斯科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拒絕蘇聯任何有條件的投降。"於是,德軍的進攻行動停了下來。

10月24日,古德裏安的部隊占領了姆岑斯克,開始進攻圖拉。10月29日,古德裏安的先頭部隊終於推進到距圖拉3英裏的地方。隻要攻入圖拉,向前再推進一點點,德軍就可以完成對莫斯科的最後包圍。但是,古德裏安的部隊已經力不從心了。

由於天降大雪,道路結冰,身著夏衣的德軍陷入了嚴寒之中,凍傷情況嚴重。古德裏安的心情十分沮喪,正如他給友人的信中所說:"進攻的計劃一再延期,嚴冬來臨,我們隻能坐等蘇軍爭取更多的時間備戰。這對於德軍來說,真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這一切都使我十分傷心欲絕,我雖然有滿腔的熱情,卻於事無補。攻入莫斯科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以後能否出現這樣的機會,很難預料。至於未來的戰局何去何從,恐怕隻有上帝知道。我們現在所能做的隻能是抱著一線僅存的希望,拚命前進,但是眼前困難重重,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克服這些困難。希望不久以後,我能給你寫一封較為愉快的信。我從不怨天尤人,但在此時刻,我很難提起精神來。"

正如古德裏安所說的,他當時麵對的情況相當嚴重。坦克、汽車的燃料已經凍結,潤滑油凝固,寒風中的德軍身穿夏衣,瑟瑟發抖,因凍傷而減員的情況在部隊中十分普遍,每個團都超過了500名。

古德裏安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天寒地凍,衣著維艱,人員裝備損失慘重,油料奇缺,在這種環境裏,真讓我吃不消。時間越長,越讓我感到責任重大。麵對這種壓力,即使是意誌最堅強的人,也難以承受。"

盡管德國部隊的狀況都和古德裏安部隊的狀況差不多,遠在德國的希特勒根本不考慮前線的實際困難,依然堅持進攻。古德裏安必須服從命令,隻能讓部隊繼續向圖拉推進,結果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

鑒於殘酷的現實,12月4日,古德裏安不得不放棄了最後的嚐試,作出開戰以來第一次撤退的決定。與此同時,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總部也向古德裏安發出了立即結束戰鬥的命令。

作為德軍王牌將領的古德裏安頭一次產生了失敗情緒,古德裏安在日記中寫道:"我不是為我個人的前途著想,而是憂慮整個國家的前途。"從這時起,古德裏安成為一個極力主張退守的德國將軍。

古德裏安與希特勒的矛盾逐漸升級:希特勒命令古德裏安的部隊堅守陣地,不得後退一步,古德裏安飛往東普魯士求見希特勒,力陳己見,遭到拒絕。12月26日,希特勒解除了古德裏安的職務,這是古德裏安抗命的必然結果,古德裏安早就預料到了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