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上世界 第七節 是誰出賣了斯巴達
愷撒與海盜的故事發生後兩年,羅馬發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斯巴達克起義。
如果有人去意大利旅遊,肯定會去看看羅馬大競技場。古羅馬人的"競技表演"血腥、殘暴。在羅馬人的全部娛樂中最受歡迎的是在大圓競技場或其他能容納數千名觀眾的圓形劇場中觀看角鬥表演。
角鬥士的角鬥並不是什麼新東西,但他們現在要在挖空心思設計出的場麵內進行。觀看角鬥的不僅有普通民眾,而且還有富有的貴族,甚至連政府首腦本人也常去一飽眼福。角鬥士的廝殺伴隨著觀眾的狂呼亂叫和粗野咒罵。一旦場中有人受傷倒下無法再戰之後,觀眾有權決定是饒他一命還是讓他對手的武器刺入他的心髒。在一次表演過程中,一場場的比賽連續進行,且常常以人稱為獸口中的犧牲品為特色。如果競技場地被鮮血浸透了,就在上麵撒上一層新沙,而令人作嘔的表演繼續進行。
當時的角鬥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奴隸主把奴隸當成野獸,讓奴隸和他們養的獅子、老虎搏鬥廝殺;一種是讓奴隸與奴隸之間格鬥。角鬥士的命運是悲慘的。當他們在競技場上痛苦哀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時,坐在高台上的人們並不會有任何的憐惜。
斯巴達克就是一名在競技場上鬥劍的奴隸。他本是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的色雷斯人。羅馬侵入北希臘時,他被俘賣為奴隸。不久就被送到帕提亞角鬥訓練所。他看到角鬥所裏人人飽含複仇的火焰,於是他決定組織角鬥士起義。由於有叛徒告密,他帶領200名角鬥士與羅馬軍展開肉搏,結果有74人殺出重圍,逃到了維蘇威火山。
在逃跑的過程中,有許多奴隸、貧民由於不堪忍受羅馬的暴政而加入了他的隊伍,到公元前72年,起義軍已發展到12萬人。斯巴達克軍在與羅馬軍隊的對抗過程中,節節獲勝,但是苦於沒有根據地,打起仗來非常辛苦。
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斯巴達克打算轉移到西西裏島。他打算占據西西裏島為根據地,繼續跟羅馬軍較量。如果要去西西裏島,就需要船隻,於是斯巴達克決定委托基利基亞海盜的大頭目希拉克雷歐。他向希拉克雷歐的海盜船隊購買了武器和食糧,打算跟對方建立信賴關係。斯巴達克根跟希拉克雷歐訂立了契約,希拉克雷歐答應幫忙將先遣部隊2000人先送往西西裏島,斯巴達克也支付了契約金。斯巴達克打算派先遣部隊壓製西西裏島,為部隊渡海做準備。但是,當斯巴達克的部隊突破敵軍的重重阻截來到意大利半島南端的海岸時,卻看不到一條來接應的海盜船。在萬般無奈下,斯巴達克軍團隻能轉戰意大利半島,在羅馬軍壓倒性的攻擊下,終於潰敗了。
希拉克雷歐為什麼會反悔呢?有的學者認為是羅馬軍團給了海盜更多的錢,讓他們反悔。無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海盜行為的特征。一位海洋評論家曾這樣說道:"重要的是海盜這種無政府集團的行動都非常缺乏思想性與倫理性,這一點在以後的時代也看得出來。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身的安全,然後考慮損益,此外的東西對海盜們來說,全都是不必要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絆腳石。在海盜的曆史中,也曾經伴隨著宗教對立產生基督教海盜跟伊斯蘭教海盜的對立,但是在這樣的對立裏,宗教也隻不過是為了掠奪而拿出來的招牌,背後隱藏著的還是各種算計和保身的策略。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改宗也是稀鬆平常之事......貫徹思想的海盜在曆史上實在是少之又少。"
講到海盜,會給人自由的感覺,但是海盜也無法像無根浮萍一樣,毫無止境地漂流在海上。掠奪品的交換、物資的補給都必須跟陸地往來。也許長久的跟陸地分離,他們比陸地的居民更需要陸地。雖然他們反抗陸地的權力,但是到最後仍必須依靠陸地的權力。如果要完全切斷與陸地的關係,那就等於是找死。因此海盜們對陸地的形勢也是了如指掌的。希拉克雷歐也許就是看到了羅馬的強大實力才反叛斯巴達克的。
海盜表麵上看起來很風光,但是事實上他們隻是一種很悲慘又很短暫無常的存在。隻不過這樣的悲慘和短暫無常反而更讓人心馳神往。每個時代都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海盜,無論結局如何,他們的故事在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