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寧武司廣征金絲楠,徐公赴京師訪故人(2 / 3)

聽了王璽的話,王樾噗嗤一聲笑了:“那就叫辛夷把眉毛畫粗點,臉上再抹點鍋煙墨,最好再剪點馬尾毛粘個假胡子,免得別人誤會我們王家怎麼會有這麼娘娘腔的男兒。”

王璽哈哈大笑起來:“恐怕隻有這麼辦了。誰叫她設計了這麼一個特別的賀禮,搞得這麼複雜,我研究了半天也不會弄,隻能帶她去了。其實吧,我都懷疑辛夷這丫頭肯定是想跟著我去成都府玩,才故意把賀禮設計得這麼繁複神秘,好讓我不得不帶上她。”

京師不愧是京師,熱鬧繁雜的大街人來人往,車如流水馬如龍。早晨絢爛的陽光在綠瓦紅牆間跳躍,灑在琳琅滿目的商鋪招牌旗幟上。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市井繁華,有條不紊。街市兩側有許多攤販和行人。貨攤上擺有餅子、白饃等食品,油紙傘、鍋碗瓢盆等雜貨。茶坊、酒肆、藥鋪、裁縫鋪、米店、胭脂鋪、肉鋪、當鋪、廟宇、公廨等等一應俱全,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有看相算命的道士,有沿街叫賣的小販,有騎馬飛馳的衙役,有乘轎出行的員外,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徐公的引導下,繞過高大的城闕,路過喧囂的街道,王鑒跟著走進一條僻靜的小巷。小巷兩邊是平民院落和院牆,布滿青苔,樸素發舊。有的院牆上鋪陳著密密麻麻的爬山虎藤蔓,綠油油的,在狹長的陰影下,將夏日京師的悶熱掃蕩走了一些,有了些許清涼的感覺。

徐公、王鑒走到一間精巧的民居門前,隻見匾額上題寫著“閑雲居”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王鑒抬頭看了一眼問:“徐公,就是這兒嗎?”

徐公點了點頭:“是的,這位鼎鼎有名的木匠盧瑀,是我的舊相識,說起來我好多年沒再來過他的閑雲居,與他一起飲酒敘舊了。”

盧瑀,字映康,河北保定府人,其父盧純風曾是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在明太宗時期主管修建奉天殿。盧瑀十二歲時就隨父學藝,他心靈手巧,一看就懂,一說就會,頗有天資。盧純風很喜歡盧瑀這個頗有木工天賦的兒子,不僅將他的手藝全部傳授給他,還讓參與修建奉天殿的資深木匠,將技藝傾囊授予盧瑀。盧瑀年紀輕輕就習得一身木工好手藝,在京師有著“小魯班”的美譽。

後來,由於當年一同修建奉天殿的一位木匠周季海,受邀為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設計修建府邸,周季海參照了奉天殿的部分圖紙,永樂皇帝朱棣認為紀綱私建皇宮,有謀反之心,以謀大逆的罪名將紀綱淩遲處死。紀綱被處決後,他的家屬不論老幼全被流放戍邊,其爪牙莊敬等人大多也被處死。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察院才整理出紀綱的罪狀公告天下。除私建皇宮、假傳聖旨、濫殺無辜、貪汙索賄等之外,還特別強調了“其家蓄養亡命之徒,私造鐵甲弓弩數以萬計”,以暗示紀綱有起兵造反的陰謀。紀綱被殺,周季海被流放至滇西,受牽連的盧純風因監管不力之罪被革職,降為庶民。

從平步青雲到跌落穀底,盧純風、盧瑀一家人倒也落得無官一身輕。日子過得緊了些,但父子倆給京師附近的百姓修民房、蓋瓦舍、建廟宇,頗受百姓歡迎。盧純風過世後,盧瑀先後參與修建巴潼棧道上的巴潼寺、保寧府劍州七曲山大廟,在巴渝地區聲名鵲起,自然傳入了王璽耳中。

哪知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盧瑀的父親盧純風曾與徐公同朝為官,徐公的年紀比盧純風小了兩輪,二人卻是忘年之交。一次徐公去盧府拜訪,結識了與他年紀相仿的盧瑀,一來二去,兩人交情匪淺。當年紀綱案風波震驚朝野,永樂皇帝朱棣龍顏震怒,怪罪下來,斥責盧純風監管不力,縱容手底下的木匠周季海參與紀綱私建皇宮謀反,本打算要流放盧純風一家戍邊。正是徐公上書奏明朱棣,“木匠周季海參與紀綱私建皇宮謀反一案,乃私相授受行為,並未請示工部營繕清吏司,營繕清吏司員外郎盧純風完全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盧純風一家曆來忠心耿耿,且年事已高,命近黃泉,若將這樣一位古稀老人流放滇西,恐有好事者會口誅筆伐,誣蔑聖上是夏桀、商紂一樣的暴君。與其流放他,倒不如將他革職查辦,貶為庶人。一來以證大明法紀嚴明,二來顯得聖上寬容仁愛。還望聖上酌情考慮。”朱棣思來想去,覺得有幾分道理,最終采納了徐公的諫言,將盧純風革職,貶為庶人,並未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