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時間機器(鍾表)開始,經文字機器(印刷機),效率機器(紡織機),力量機器(蒸汽機),至智能機器(計算機)結束,構成一個完整的機器衍化史。作者以其龐雜的涉獵,思接千載,旁稽博采,曆史知識與科學常識紛然臚列;借助機器的演化進程,將現代文明曆程全麵而清晰地呈現出來。

從日晷、沙漏到機械鍾;從騾機、水力紡紗機到珍妮紡紗機;從蒸汽機、內燃機到電動機;從來複槍、馬克沁機槍到AK47;從雕版印刷到穀登堡印刷機,最後到偉大的互聯網……不同的機器如同現代社會不同曆史階段的標誌和鏡像,以這種“曹衝稱象”的工科方式,來精心勾畫人類走向現代化的發展足跡,可謂獨辟蹊徑,在當下曆史寫作和閱讀中實屬難得。

當然,作者並不隻是對史料簡單地編輯整理,而是進行了全麵和係統的分析與整合,夾敘夾議,既有史實也有史論,這使得本書在諸多方麵都顯得獨樹一幟,從而超越一般技術史觀,許多具有創見性的發現和觀點令人茅塞頓開——

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穀登堡發明印刷機,引發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但本書卻提供了另一種詮釋:印刷機實現了書籍的大量生產,帶來閱讀熱潮;近視眼的激增刺激了眼鏡製造業,鏡片加工技術突飛猛進,放大鏡、望遠鏡和顯微鏡隨之誕生。正是這些貌似簡單的器械,開創了現代天文學和生物學,同時引發了軍事、醫學、地理、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巨變。如果把曆史看作一場遊戲,那麼技術進步往往會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以至於人們常常用“革命”“爆炸”,甚至“災難”來形容新技術的粉墨登場。

現代文明有兩個典型標誌——機器與資本。“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馬克思這句話其實是想說:現代是一場災難,將“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如果說中國的現代曆史始於鴉片戰爭,那麼現代的到來對中國確實是一場災難,至少也是從一場災難開始的。

書中講到這樣一段曆史:晚清時期,洋務運動雖然炙手可熱,但人們卻對火車堅決拒絕,“一聞修造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阻難”。隨著現代軍工廠建立,煤炭、鋼鐵、蒸汽機日益普遍,迫使清廷最後不得不接受火車,天朝不久便亡於一場鐵路風潮。正如有了一雙新襪子,就得有一雙新鞋,接下來還會有一身新衣服。所有的曆史都是推理史。機器邏輯就是這樣神奇,不經意間主宰了曆史邏輯。

在世界範圍內,傳統時代的人們都將“現代(文明)”視為洪水猛獸,但在一場接一場的“災難”侵襲下,人們最後仍不得不接受機器。一旦機器取得合法地位,“現代”這場災難必然會無遠弗屆地席卷整個社會。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場機器帶來的“災難”其實並不那麼可怕,甚至是那麼可貴——它並不比一本好書更“災難”。

本書從時間機器(鍾表)開始,經文字機器(印刷機),效率機器(紡織機),力量機器(蒸汽機),至智能機器(計算機)結束,構成一個完整的機器衍化史。作者以其龐雜的涉獵,思接千載,旁稽博采,曆史知識與科學常識紛然臚列;借助機器的演化進程,將現代文明曆程全麵而清晰地呈現出來。

從日晷、沙漏到機械鍾;從騾機、水力紡紗機到珍妮紡紗機;從蒸汽機、內燃機到電動機;從來複槍、馬克沁機槍到AK47;從雕版印刷到穀登堡印刷機,最後到偉大的互聯網……不同的機器如同現代社會不同曆史階段的標誌和鏡像,以這種“曹衝稱象”的工科方式,來精心勾畫人類走向現代化的發展足跡,可謂獨辟蹊徑,在當下曆史寫作和閱讀中實屬難得。

當然,作者並不隻是對史料簡單地編輯整理,而是進行了全麵和係統的分析與整合,夾敘夾議,既有史實也有史論,這使得本書在諸多方麵都顯得獨樹一幟,從而超越一般技術史觀,許多具有創見性的發現和觀點令人茅塞頓開——

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穀登堡發明印刷機,引發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但本書卻提供了另一種詮釋:印刷機實現了書籍的大量生產,帶來閱讀熱潮;近視眼的激增刺激了眼鏡製造業,鏡片加工技術突飛猛進,放大鏡、望遠鏡和顯微鏡隨之誕生。正是這些貌似簡單的器械,開創了現代天文學和生物學,同時引發了軍事、醫學、地理、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巨變。如果把曆史看作一場遊戲,那麼技術進步往往會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以至於人們常常用“革命”“爆炸”,甚至“災難”來形容新技術的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