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過前些年和魏國的戰爭,韓國損失巨大,直到現在都沒有恢複過來,申不害也因為被齊國坑得夠嗆,眼看自己的成果全都損失殆盡,之後便鬱鬱而終。而三晉以及其他的諸侯國們還都不敢和秦國結怨,麵對著如此情景,你讓韓國人拿什麼和秦國虎狼鬥呢?
果然,元氣未複的韓國人無法抵擋秦國虎狼的侵略,宜陽陷落。
韓昭侯懼怕秦國的強大實力,派遣使者請求割地求和,可是嬴駟一不要地,二不要錢,隻要韓國給他幾個國內頂級的兵器大師就可以了。
現在韓國正處於危難之時,韓昭侯也不管那麼多了,直接就往秦國派出了一批兵器製造師,暫時求得苟安,可是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秦國從此不隻士兵勇猛,還多出三種新型的兵器。
第一種,戈。戈是什麼呢?就是一種類似於長槍的東西,隻不過它的下麵要多出一個尖尖的頭,這種兵器可刺可砸,非常恐怖。因為資源問題,從來都是隻有身在戰車上的戈兵才能擁有如此高端的兵器,可秦國有了宜陽鐵山以後那可就不一樣了,戈被大批量的製造出來,使得每一名銳士都能夠擁有如此精良的兵器。
第二種,秦弩。其實就是韓國的弓弩,隻不過到了秦國以後改名為秦弩而已。
第三種,重型床弩。
有了這三樣兵器,秦國大兵從此以後便可以縱橫天下而少有對手了。
可就在嬴駟得意的時候,突然有傳令兵報,說是久久不動的義渠王又率領大軍突襲了秦國邊境,然而這次還不同以往。
以往的義渠隻不過是在邊境上小打小鬧,搶一些生活物資就完事兒了。可是這次,義渠騎兵不隻連續搶劫了秦國邊境的多個城邑,還打算繼續深入,大有要和秦國人一決死戰的架勢。
義渠王的這一舉動可把嬴駟給氣壞了,自從商鞅變法以後,大秦國那簡直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如日中天”。麵對這樣一個強國你義渠不稱臣也就罷了,還不要臉的妄想滅了我大秦,簡直就是作死。
於是嬴駟打算玩兒一把大的,他在秦國國內集結了十來萬人,打算主動迎擊義渠並一舉滅之。
這次的戰役雙方主帥是誰,中間的過程又是怎麼樣的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隻說秦國被打敗了。
但按照義渠人的性格,隻要打了勝仗,他們絕對會深入敵國洗劫一番,可是有意思的是,義渠人在勝利以後並沒有繼續深入秦國,而是靜悄悄的撤兵了,並且在走的時候不帶走一片雲彩。
義渠人能有如此的舉動,其原因隻有可能有兩個。
第一,嬴駟采用外交策略(進獻金銀)忽悠走了義渠人。可是按照秦國當時的國力和戰力這種可能基本上可以忽略。
第二,義渠在和秦國的交戰當中本身損失也極為慘重,可謂是兩敗俱傷之局,義渠人見識到了秦國新軍的厲害,不敢再繼續深入,這才引兵撤退了。
當然,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但這就不是筆者這個榆木腦袋能想得到的了,還是各位讀者自己動動腦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