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然知道沒有勝利的希望,為什麼還要回去造反呢?
筆者認為,那是因為商鞅實在太愛秦國,太愛秦孝公了,他希望秦國能夠強大,能夠在他變法的基礎下統一天下,這樣的話就是死也值得了。
因為自己真的造反,嬴駟便有了口實殺他,不會得罪人。而不造反便會有變數,要知道,自己雖然滿朝都是敵人,但是權勢很大,隻要自己不死,秦國就會動蕩不安,秦朝很有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情況。
最後,商鞅毅然而然的回到了商洛,並起兵反叛。
而結果呢?雞蛋碰石頭還能有啥好結果。
商鞅被生擒以後,反叛之事已經被坐實,嬴駟決定將其當街車裂。
車裂商鞅那一天,鹹陽鬧市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他們都想看看這個秦國最偉大的變法者最後一麵。
那一天,並沒有百姓對商鞅扔蔬菜什麼的,而是寂靜無聲的看著在刑台之上的商鞅,因為他們知道,秦國能有如今的強大和安寧全都是這個商鞅所賜,而至於那個可笑的叛變,是個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您可千萬別拿老百姓們當傻子,他們聰明著呢。
看到這種情景,不管是嬴駟還是那些秦國權貴都極為震驚,難道商鞅在老百姓的心中真的就那麼崇高嗎?
在這種情況下,嬴駟也坐不住了,他親自從高台上走下,對著商鞅道:“大良造,你還有什麼遺言嗎?”
商鞅並不恨嬴駟,也沒有急頭白臉,而是很和藹的問嬴駟,“我死以後,你會再把秦國帶回老路嗎?”
看著直到現在還在為秦國的未來考慮的商鞅,嬴駟一陣恍惚,不覺產生出一種動搖,“我殺商鞅真的是正確的嗎?”
可恍惚了一陣以後,嬴駟好像下了什麼決心一樣,堅定的對著商鞅道:“您放心吧,不但我不會,我還會讓我的繼任者繼續沿用你的政策治理國家,隻要天下一天未被統一,我們秦國就永遠延續您的治國政策!”
聽到這裏,商鞅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五馬齊動,商鞅四分五裂,整個戰國最“暴力”的變法家就這樣死去了。
看到這裏大概有人會問,“嬴駟為什麼明知道商鞅沒有罪還要殺他呢?嬴駟不是一個明君嗎?難道就因為以前的那些過節就一定要殺商鞅?”
您說的沒錯,嬴駟確實是一代明君,可也就因為嬴駟他是明君才一定要殺商鞅。
什麼叫明君?明君的定義是什麼?劉邦和朱元璋是不是明君?可是他們會殺功臣。李世民是不是明君?還不是將自己的父親給軟禁了,還不是將他的兄弟們全殺了?還有很多的明君我就不說了。
綜上所述,明君不一定是好人,而好人很難成為明君。
第一,商鞅變法已經結束了,商鞅本人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留著也沒啥用,他嬴駟就是要卸磨殺驢。
第二,整個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後誰都別想有什麼勞子的封地,想要封地全都得去國外搶,隻有他一個外姓人在秦國國內有封地,還是擁有十五座城邑的商洛肥地。所以,留著商鞅絕對是個大患。
第三,現在秦國朝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恨死了商鞅,隻有殺了商鞅他嬴駟才會得到更多的人心。一句話,商鞅必須死。而至於政策變不變回來已經不重要了,他們隻要商鞅死,要不然這些人實在是心裏不踏實。
得了,商鞅死了,他的人生價值也充分體現了,再說他也沒什麼用,還是把時間繼續往下拉吧。
嬴駟繼位以後已經有了強大的經濟力量做後盾,所以他直接攻打魏國,圖謀將魏國僅剩在河西的一丟丟土地也奪回來。
那不是已經和魏國定下互不侵犯條約了嗎?怎麼還要削人家?
人家嬴駟說了:“那是我爹立的條約,和我有毛線關係?”
所以,秦國繼續東進,敗魏國於岸門,俘虜魏將魏錯。並把魔抓伸向河東,開始了秦國的侵略之路。
至此,整個西河(黃河西段)東西河岸已經全都被秦國人封鎖,中原人再想從這裏過河攻秦已經成為了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