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的時候,秦始皇曾命人開通靈渠,溝通湘、漓二水,連接上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係,之後奪取嶺南全部土地,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並往這裏遷了五十來萬秦國人與本地百越人雜居。
如果按照這個線索來推理的話,吳起應該是拿下了除廣西和廣東以外所有的百越之地,使得楚國的國土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近三分之一。
楚國先告一段落,咱們再再把目光轉向中原。
公元前387年,轉移了戰略目標的秦惠公出兵討伐前些年被蜀國占據的南鄭並一舉將其拿下,奪回了南方門戶。
公元前386年,天下大亂,三晉從此走向分裂,這也使得魏國將死死壓住秦國的河西兵力慢慢向中原轉移,秦國終於可以徹底休養一陣子了。
原來在公元前387年的時候,趙國的前一任國主趙烈侯卒了。趙烈侯的兒子趙章按理來說應該繼承君位,可是趙烈侯的侄子趙朝突然在這期間謀反,率領士兵突襲邯鄲宮殿,打算一不做二不休的幹死趙章奪得君位。
可是趙章是上任國君欽定的世子,趙國絕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他為國君的。
他們一聽說趙朝反水,便帶領著自己的私人武裝前來力挺趙章,而趙朝一時半會兒還拿不下宮殿,再一看趙章的援軍正在源源不斷的往自己這邊趕來,於是便帶著殘兵敗將逃到魏國去了。
最後,趙章繼承了君位,是為趙敬侯。
按說這事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春秋時代也沒少發生,可你魏武侯錯就錯在不該管人家的家務事,哪怕是有再大的好處。
那趙朝逃到魏國以後對魏武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著自己的不幸,想要求魏武侯帶兵幫助他奪得君位。
可是魏武侯根本就不吃這一套,他直接就問趙朝,“少跟我玩虛的,我就問你,我幫你奪得君位以後我會有什麼好處?”
趙朝趕緊給魏武侯許諾了N多的城池,並承諾從今以後趙國都會唯魏國惟命是從。
魏武侯聽罷哈哈大笑,當即同意了趙朝的請求。
可是現在擺在他麵前的路比較難走,因為硬來肯定是不行的,那趙國雖然沒有他魏國國力強大,可勝在人人尚武,趙國的男人從小就在父母的監督下會點兒功夫,再加上代地的駿馬,使得趙國擁有一批非常強悍的騎兵。
所以,在沒有口實支持的情況下硬打趙國,最後隻能落下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在這種情況下,魏武侯決定采用“斬首行動”助趙朝登位,他秘密召集了八千魏武卒,讓這些精銳的士兵從懷地出發,然後急速行軍,以最快的速度北上攻打趙國的首都中牟,隻要抓到趙章,格殺勿論!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扶立趙朝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