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士氣低落,百姓們甚至都要民變了。而樂羊抓住時機對其發起了猛攻,中山武公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樂羊的第一波攻勢擋下來。
他知道,憑借著自己軍隊的這點兒士氣,絕對抵擋不住魏軍的三波進攻。中山武公狗急跳牆,派人給樂羊送去了一封信,信上是這樣說的,“樂羊!你兒子一直在我中山做官,是我的得力部下,之前我不舍得那他來威脅你,可是現在我已經沒有出路了,識相的你就給我趕緊退兵,要不然,你兒必死無全屍。”
收到信以後,樂羊冷笑一聲,當即發動了第二波攻勢。
中山武公率眾抵擋住以後,直接將樂舒給烹了,然後把樂舒做成肉羹給樂羊送了過去,希望樂羊看到兒子的肉羹能直接傷心死(這不是胡鬧嗎)。
豈料樂羊為了打擊中山武公的鬥誌,竟然當著眾多將軍和中山使者的麵把肉羹給吃了。
中山武公聽聞此事以後癱坐在牆邊,“完了,全完了,碰上這麼個冷血的貨,我還有什麼可說的?”
最後,樂羊用第三波攻勢將顧城拿下,中山武公自殺身亡。
此時的中山國已經鬥誌全消,樂羊抓住機會,兵分三路,迅速出擊,在一個月之內拿下中山全土,中山國滅。
很多人不知道魏斯為什麼要進攻中山國,抱有疑問的人主要是覺得中山和魏國之間有趙家隔著,即便拿到了中山也無法隨時通訊,會產生政治分散,無法集中治理。
為此,眾多曆史發燒友想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原因,可其實要筆者說呀,魏斯的圖謀很簡單,關鍵就在於中山的這個地利。
中山,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地方和齊、燕、趙緊密相連,魏斯如果和這三家交火的話,就能從中山和魏國本土一起開火,使得對方顧此失彼,難以防禦。
另外,中山的漢子非常強壯,極適合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如果將他們都編進魏武卒裏麵,那魏武卒的數量將會進一步得到提高(能被選拔進魏武卒的人很少,畢竟選拔要求太高)。
上述這些就是魏斯一定要得到中山的理由。
滅了中山以後,樂羊誌得意滿的返回了安邑,魏斯聽說他為了拿下中山,甚至把自己的兒子給吃掉了,因此特別感動,逢人便說樂羊對自己很忠誠。
可大夫睹師讚卻不屑一顧,他冷冷的說道:“樂羊都能把自己兒子的肉給吃了,還有誰的肉不能吃?”
這話好像一記悶棍,給魏斯打的一個激靈,“是呀——當初齊桓公是怎麼死的,我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呢?”
想到這,魏斯便開始對樂羊產生了警惕,再加上樂羊回國以後,仗著自己平定中山的功勞,開始喜形於色,變得有些張狂,魏斯對樂羊就更加不滿了。
因此,他決定在樂羊因得意忘形鑄成大錯之前好好敲打敲打他。
一日,魏斯將樂羊叫到宮中,賞賜他了他兩個大箱子,並讓他將箱子打開。
樂羊打開一看,立馬傻了,因為這兩個箱子裏滿滿的全都是大臣們彈劾他的奏章。本來還沾沾自喜的樂羊,冷汗刷刷的往下流,“這尼瑪,是不是魏家所有的大臣全都彈劾我了?要不然怎麼能有這麼多?”
直到現在,樂羊才真正知道,原來在後方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都是魏斯在幫他遮風擋雨,要不然別說拿下中山國,自己和媳婦的命都得幹沒了。
於是,極為害怕的樂羊趕緊跪下道:“能消滅中山國,非臣之力,完全是因為主公的功勞啊!”
魏斯嗬嗬一笑,心說:“你小子知道就行”。
並且將靈壽封給了樂羊,可是從此以後,魏斯就再也不敢用樂羊了,因為齊桓公晚年的不得好死一直縈繞在魏斯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當然了,您要是以為樂家從此就淡出了曆史舞台那您就錯了,因為多年以後,橫掃齊國的燕國大將樂毅便是這個樂羊的後代。
就這樣,魏國在魏斯的英明領導下,在手下一班能臣的輔助下,西霸秦國,東逼齊國,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魏斯也成為了戰國初期第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