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搞笑式大捷(2 / 2)

義渠人沒有馬上答應秦國,而是派遣了使者團前去秦國,當他們看到義渠王過得竟然比在義渠國的時候還滋潤,便答應了秦國的要求,兩國之間因此十四年沒有戰爭。

公元前441年,西南的蜀國為了向北擴張地盤,率兵攻取了秦國的南鄭,遏製住了漢中要道。同年,蜀王封他的弟弟苴(居)侯駐守漢中,稱蒯(kuai三聲)萌王,從此和秦國齷齪不斷。

那這個蜀國又是個什麼玩意兒呢?他為什麼要和秦國火並呢?

要說這個蜀國,那可是一言難盡了,有傳說他是在公元前2300年,由三皇之一的人皇建立的,可中間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兒,這個國家便沒有了。

黃帝和蚩尤的逐鹿之戰以後,蜀地人民向黃帝俯首稱臣,黃帝便派出了行政地方官至蜀國,支持蜀國複國,這便是新蜀國了(說白了就是行政自治區外加一國兩製)。

黃帝馭龍歸去以後,因為山高皇帝遠,蜀國不再向華夏集團納貢,獨立出來,大禹建國以後,蜀國明顯感到了中原的軍事壓力,再加上自從自己和華夏斷交以後,得不到先進的農業技術,非常落後,便又參加了大禹的塗山大會,從此和中原接軌,並時常派出考察團去中原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

在此之後,經過曆朝曆代的更替,蜀國也從來沒侵略過中原,而是繼續和中原相互交流合作。

直到春秋時期,天下大亂,蜀國坐不住了,想要趁機向擁有肥沃土地的中原發展,而擋在他們前麵的正是巨人一般的秦國。

在秦穆公時期,蜀國人不敢嘚瑟,隻能繼續龜縮在蜀國等待機會。可是如今秦國正在慢慢變弱,外加上和西北的少數民族齷齪不斷。所以蜀國抓住機會,趁機拿下了南鄭要道。

此舉對外可以隨時侵略秦國,對內可以憑借著險要的地形防止秦國的入侵。

可以說蜀國拿下南鄭就等於掌握了秦蜀戰爭的主動權。

秦國現在對外四麵為敵,被逼著不斷發動戰爭,對內國力下滑,朝堂之上還暗潮洶湧。

秦國,貌似已經離死不遠了。

同年,本來就已經弱不禁風的周王室又發生了政變。

這一年,周定王崩了,他的長子姬去疾繼承了王位,可是他的弟弟姬叔習卻發動了政變,弄死了姬去疾,自己當上了周朝的王。

可他的屁股還沒等坐穩,又被他最小的弟弟姬嵬(偉)給幹死了。

這個姬嵬便是周考王了。

這周考王也是相當的不靠譜,本來現在周王室地盤就少得可憐,而他倒好,又把剩下不多的地皮分一塊給了自己的弟弟,讓他當上了什麼勞子的周桓公。周朝啊,你到底是怎麼活到現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