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首創證券(3 / 3)

他為創為交易所也出不了少力,在京期間活動頻繁,可以說到了殫精竭力、廢寢忘食的地步,三天兩頭和上海通信,每每"夜三時寫好,晨七時發"。

此後,虞洽卿由於參加上海勸業銀行的開幕式,提前回了上海。聞蘭亭在北京東奔西走的忙碌了一個多月後,才回到上海。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為了和農商部的人繼續保持聯係,命交易所總務科長洪承祁前往北京督陣,在虞洽卿和聞蘭亭的關係網上繼續展開攻勢。這個洪承祁是浙江財閥,上海大亨,後死於股市投機。

虞洽卿回到上海以後,給洪承祁發來電報,讓他齊頭並進。洪承祁明白虞洽卿的意思,先上訪王乃斌,在下聯農商部諸人,並設法和法製局攀上關係。他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農商部裏行不通,可以讓法製局在審議交易所條例時動些手腳。

就這樣洪承祁在北京說盡了好話,大宴小宴陪著笑臉。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道又一道人際關係的大門被打開了。

1924年3月公布的《物品交易所條例》規定:"物品交易所每區設立一所,隻準進行一種貨物交易",但卻在第四十五條修正文中強調:"本條例施行以前確定成立之物品交易所,自本條例施行後一月以內依照本條例呈請,查與地方情形並無窒礙者,得予核準繼續經營。"

條例不但解決了虞洽卿和張謇主張的單種經營和多種經營的矛盾,還讓他們各得其所。條例規定,兩種交易所都可以辦,交易所要繳納資本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保證金,經紀人所做的交易要按規定收費。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經過一番活動終於開張了,隻見上海厚士古德大樓門前,車水馬龍,上海工商界巨子彙集於一堂,江蘇省長和滬海道尹也派人大駕光臨,真可謂門庭若市。中外來賓達三千餘人,本外埠相關人士送來的聯幛和賀電甚多。第二天,物品所正式營業,主營紗、花證券,第二市場則進行雜糧交易。

8月29日,開業46天的物品所召開第一次定期股東會報告,在短短的46天交易中,交易所共計獲得經手費8.2萬元左右,平均每日所收傭金達1700餘元。這時上海的投機商人和日本取引所的人,都集中在物品所。物品所半年盈餘高達500萬元,就連普通的工作人員年底酬金竟都達數十元、數百元甚至數千元之多,理事們一個個眉飛色舞,心花怒放。物品所乘機向股東們收取第二期的股本125萬元,很快就如數收齊。

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當經紀人時,牌號"恒泰號"。一開始蔣介石等人隻想賺些傭金,營利所得,為國民黨提供一些活動經費。"恒泰號"一共有資本三萬五千元,共分為三十五股,每股一千元。現在人們可以在保留下來的合同裏看到"蔣偉記四股"的記載,"蔣偉記"即蔣介石。當時蔣介石身無分文,股金自然是由張靜江代墊。蔣介石在《與張靜江書》中曾經寫道:"日來閑居無事,常以弄墨自娛,愧無進步,不能當大雅之睞。七日教言,領悉一是。代認恒泰股份,甚感!請為簽字。"

由此看來,張靜江不但墊付了蔣介石的股金還代其簽了合同。但是像蔣介石這種野心勃勃的人,怎可能身在投機場而不眼紅!蔣介石等"恒泰號"股東,認為自己懂政治,了解軍事,而且社會消息靈通,於是從經紀人變成了投機家,他們糾夥結群,自以為高明地操縱市場,開始大做投機買賣,時稱這種投機買賣為"搶帽子"。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生意興隆,深知其中奧妙的蔣介石自然在買空賣空的"搶帽子"中大發橫財,蔣介石發跡後有些溜須文章逢迎道:"先生(蔣介石)既離黨部,隻身留滬,無聊殊甚,偶遇同鄉周佩箴,勸之習商。先生以既已閑居,不妨一試。時上海交易所正當全盛時代。先生乃從周略習其術,即於證券物品交易所充經紀人,出其優越之天資,周旋商場,每有測度,無不中的,而辦事時精神勇毅,尤為他人所莫及。經營不及半載,迭獲巨利,母子相加,竟達十數萬元,儼然富商矣。"蔣介石在這些拍馬者的筆下,儼然成為了"搶帽子"的行家。

交易所股票被稱為本地所股,也可以在證券市場進行買賣。剛開始時交易所股票每股三十元左右,到1920年春每股股票漲到五十多元。物品交易所條例頒布後,本所股更是高達八十元每股,年終時每股暴漲到了一百二十元。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借機空手翻雲覆雨,發了大財。這時交易所不但將每股所欠的股款全部繳清,還實收了五百萬元資本。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將協進社的三萬股分給重要社員一萬五千股後,將剩下的一萬五千股放到市場進行轉賣。為了繳四分之三的股款,張靜江、蔣介石等人贖出了日商做押款的七萬股,將其中三萬股賣掉,加上以前存的一萬五千股,共四萬五千股。張靜江、蔣介石等人不但擁有了日商押款和四萬股保留下來的股,及三十二萬五千元,還有市值四百八十萬元的股票。

當時很多人認為股票價格已經飽和,沒有發展的空間了。於是大家開始各謀發展,洪承祁組建了中易信托公司,魏伯楨向農商部申請,到寧波開辦了證券花紗交易所,盛丕華代表張澹如到漢口組建了武埠地產公司。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卻自認實力雄厚,不為所動。

1921年年初,本所股的股票瘋漲到,每股市價一百五六十元,年終時股價更是如脫疆野馬一樣漲到了二百幾十元。由於交易所常搞投機,攪亂了金融界,致使交易所屢屢發生風潮。交易所的營業細則明確規定,賣主或買主必須支付各種證據金,以防止出現賣主到期不交貨和買主到期不繳款的情況。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卻不繳證據金,並以空頭支票充當現金。與此同時,現貨與期貨價格間的差價不斷增大,差金愈多,會計需要的現金支出愈多。交易所開始捉襟見肘。對於交易所投機之事,農商部曾經幾次斥責。法租界當局也針對交易所的混亂頒布了《交易所取締規則》。此時,交易所既要麵對政府部門的重重壓力,又要進行相互間的鬥爭,在這種情況下,1922年2月上海證券物品交易被迫關門,至此我國最早的一家綜合性交易所倒閉了。一時之間股東們手裏曾經價值數百的股票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昨日的大富翁成了今日的窮光蛋。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做了一場發財的南柯一夢。

上海交易所的倒閉對社會影響很大,魏伯楨在寧波開設的花紗證券交易所也受其影響而倒閉。魏伯楨為理債不得不返回上海。此時,魏伯楨的同學兼老友,也是蔣介石的老師,奉化人周駿彥擔任物價交易所監察人,周駿彥也因套利而欠下兩萬元的債務,他在走投無路之下,兩次投黃浦江自殺未死。周駿彥找到魏伯楨,請魏伯楨想辦法救一救他。此時的魏伯楨也是走投無路,好言相勸周俊彥千萬不要尋短,並答應一定想辦法。

不久,日本方麵給交易所彙來了一百萬元,交易所準備招開股東大會討論複業。被逼無奈的魏伯楨為了解決自己的困境,開始打起了這一百萬元的主意。魏伯楨想將自己的股票弄到交易所股東名薄上,過給一百個新戶,然後命莊之盤雇一百個人充當假股東,讓假股東們在交易所招開股東大會時質問交易所五百萬元資金、經紀人保證金和交易所繳的證據金在哪裏,交易所如果找人談判,魏伯楨就趁機大做文章。

魏伯楨擔心走投無路的周駿彥尋短見,便好心地自己的打算告訴了他,誰知周俊彥卻將這個計劃告訴了蔣介石。正在發愁的蔣介石聽後,馬上找到了魏伯楨,表示自己願意和魏伯楨合作,隻要魏伯楨能在事成之後分他二十萬以解燃眉之急就行。

魏伯楨當場回絕了蔣介石。因為日本方麵一共彙來了一百萬元,他還沒有把握能拿出兩萬元救周駿彥一命,蔣介石卻又要分走二十萬,他們怎麼合作呢?

蔣介石見魏伯楨毫無情麵可講,轉身便送給了莊之盤一千元,給魏伯楨來了個"釜底抽薪"之計。

莊之盤拿了蔣介石的好處,對魏伯楨的態度就變了。他說:"你剛剛來上海,不太懂上海的規矩。虞洽卿可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雙方如果在租界內鬧起事來,勢必會驚動巡捕房,要通過法租界的黃金榮解決。蔣介石和黃金榮私交甚密,你如果不肯與他合作,此事恐怕成不了。"

魏伯楨聽後,表示回去考慮一下。

莊之盤提議:"事情如果成功,這些錢先用來救周駿彥,然後給蔣介石些錢做為去廣東的路費,剩下的給我。"

魏伯楨同意了這個辦法。

第二天,蔣介石和魏伯楨約在大東旅館麵談。莊之盤提出:此次"戰役"一切以魏伯楨的命令行事,魏伯楨是"總司令",莊之盤是"前敵總指揮",蔣介石是"參謀長"。

交易所股東開會當天,莊之盤如約集合了一百個人。莊之盤率領這些人坐滿了交易所股東會場的前幾排。

虞洽卿久經商場是何等精明之人,一眼看出事情不妙,宣布延會一天。

虞洽卿等人當晚找到法租界"大亨"李征五商量對策,並奉上了五千銀元,讓李征五擺平此事。

蔣介石見情況發生了變化,讓莊之盤先率人撤退。莊之盤堅決不同意,魏伯楨則認為李征五是熟人,沒關係。蔣介石擔心鬧出事,前去找與之素有交情的金融界大亨葉琢堂,由葉琢堂出麵找虞洽卿說項,說蔣介石想到廣東去,但是經濟有些困難,請虞洽卿幫一個忙。

經過一番談判,虞洽卿答應由交易所出六萬元。雙方經商議決定在蔣介石離開上海的當天交錢。

事成定局,蔣介石一麵讓莊之盤退兵,一麵卻想將這筆錢獨吞,莊之盤氣道:"沒有魏伯楨的命令,我絕不退兵。"蔣介石不得不找魏伯楨商議。

錢到手以後,蔣介石想給周駿彥萬把塊,然後給莊之盤幾千塊錢了事。恰巧此時,邵力子正在為《民國日報》之事四處奔走,蔣介石又分了他幾千元。蔣介石手中還剩四萬多元,但他不僅絕口不提魏伯楨的事,更想趁機溜走。當莊之盤告訴魏伯楨,蔣介石準備與周駿彥等前往廣東時,魏伯楨萬分焦急。

原來,蔣介石在忙於交易所"搶帽子"投機撈取錢財的同時,還在鑽營政治。當上海證券交易所倒閉時,粵軍已成功地將桂係趕出了廣東,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革命政府,擔任非常大總統,準備進行北伐。孫中山感到自己身邊缺少軍事人才,便想到了蔣介石,致函邀蔣介石前往廣州指揮北伐。雖然蔣介石的投機生意失敗了,但卻得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政治機會,他準備馬上動身前往廣州。蔣介石在因交易所破產時欠了一屁股債,債主整日追著他討要,他隻好整日東躲西藏,根本脫不了身。

此時,蔣介石想起了被他視為"財神菩薩"的虞洽卿。

蔣介石一直對虞洽卿巴結逢迎,將其當成靠山,兩人平日頻繁來往,關係甚密。雖然自己這次做了出格的事,但最終仍是按他的意思辦的。兩人是同鄉,自己平日行事處處將之視為老前輩,現今隻有求求他了。虞洽卿對人慣用的籠絡的手段,又一向以魯仲連自居,平日疏財好客,廣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他常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敵多堵一牆。

在當時社會動蕩的年代,軍政界和商界,那個不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今天你上我下,明天我上他下,因此下台的政客,前朝的舊臣,失勢的將軍,破產的商人,隻要找到虞洽卿,他均以禮相待,加以接濟,絕不與之結怨。許多國民黨的黨政軍要員,都與他有過此類的交往。

虞洽卿一麵對蔣介石解囊相助,一麵給蔣介石出主意說:"你有了路費恐也無法順利上路,你就拜在黃金榮先生的門下吧。有了黃先生這個大靠山,你也樹大好乘涼,看那些討債的人哪個還敢放肆,你趁機前往廣州。"身處窘境的蔣介石實在是沒有辦法,隻好依計行事。

黃金榮生於1868年,浙江餘姚人,後遷往蘇州。黃金榮借助幫會力量廣收門徒,在上海灘威鎮一方,擔任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華籍總督察,位列上海幫會三大亨之首。

黃金榮熱情地接待了來訪的虞洽卿。黃金榮聽後,馬上爽快地答應了。

黃金榮是上海灘赫有名的青幫頭子,怎麼會這麼痛快地答應收虞洽卿推薦的蔣介石為門生呢?首先蔣介石的介紹人是上海大名鼎鼎的商界領袖,與這樣的人來往,能夠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其次蔣介石曾經在辛亥革命時率領過"敢死隊",又在陳其美手下擔任過滬軍第五團團長,在十裏洋場早已小有名氣,這麼出眾的徒弟,黃金榮當然願意收。

雖然虞洽卿在商場上辦事精明幹練,但是對幫派門規卻毫不知情,不懂幫派投貼拜師之道。他帶蔣介石投帖,僅僅投了一張大紅帖,並無禮金。好在虞洽卿曾經向黃金榮提過蔣介石目前的窘迫處境,黃金榮不但不跟蔣介石計較,還將他當成上賓招待,並免掉了幫派拜師叩頭等規矩。為了討好虞洽卿,黃金榮反送蔣介石兩百元作為盤纏。蔣介石從此成了上海大流氓頭子黃金榮的門生。

之後,虞洽卿正式設宴給蔣介石送行,祝他早日功成名就,並送了蔣介石一筆旅費。

蔣介石拿著虞洽卿贈送的旅費,心中感動,道:"虞老真是寬宏大量,讓人折服。我在上海多年一直承蒙虞老關照,無以為報。"

虞洽卿歎道:"雖然你此次險些給我闖了大禍,但我不怪你,年輕人嘛,到廣州好好幹吧!"

蔣介石道:"虞老之情,晚輩銘記在心,日後若有機會,晚輩定當報答。"說完,離開了他混跡多年的上海灘,投奔孫中山去了。

1927年春,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北伐軍到達上海,派自己的嫡係王柏齡前去看望"恩師"。

黃金榮見蔣介石這個門生發達了,得意地道:"我早就看出這小子命好,將來必會大富大貴,不然為何收他當門生,還送他兩百盤纏前往廣州。"

王柏齡輕聲在旁提醒道:"虞先生和總司令的關係是眾人皆知的,以虞先生當今在上海灘的地位,尚絕口不提舊事。現今總司令已不是從前那個蔣誌清了,如果你對旁人說他曾經拜在先生門下,恐有失他的體麵,你何不做一個順水人情。"黃金榮聽到此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次日即恭恭敬敬地拜見"蔣總司令",並將"總司令"當年投遞的門生帖退了回去。黃金榮是何等聰明之人,從此絕口不提蔣介石當年投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