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網上收破爛,網來美好“錢”景
故事:
除了苦思冥想,還有忙碌辛勞,從粉刷牆壁到安裝網線,厲開波和周敏都親曆親為。總會有人問他們為什麼在這個偏僻簡陋的場所辦公,周敏說:“要是在寫字樓租個辦公室,那是打腫臉充胖子,內行人更小瞧。年輕人創業,華而不實是大忌。”
兩個年青怎能不熱心而勤奮地為自己苦苦尋來的創業機會而奮鬥呢?他們作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能想出這樣一個好的“時尚”創業金點子,成功是他們證明自己能力的關鍵。
個頭不高、圓圓臉龐、學化學專業的厲開波是江蘇淮安人,2001年畢業於淮安電大。他上大學時酷愛讀文學書,不時爬爬格子,一度有著作自由撰稿人的夢想。買書的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厲開波開始動腦筋,勤工儉學。他先批發了300份周報,挨個宿舍叫賣,第一次報紙來晚了,隻賣出100份,剩下200份“沒辦法,拿回家養蠶用了”,厲開波苦笑著說。“第一次起飛就碰到下雨”,厲開波沒有氣餒,吸取經驗之後,後來報紙賣得很順利。厲開波第一次發現,自己不但可以寫寫稿件,還有點經商的頭腦,創業的種子就此在心裏紮了根。
學環保工程的周敏跟厲開波創業萌芽的成長有所不。周敏上學期間的“創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成績都要大得多。就讀於石家莊經濟學院的周敏,愛看電影,常常租碟在宿舍看。他很快發現從校外租碟一張要兩元,並不便宜,但同學們大都買了電腦,租碟的大有人在,於是他自己做起了租碟生意,既能滿足自己的看碟需求,又可以賺錢。生意開張後,1元一張碟,非常火暴,最好的時候一個月進賬1000多元。後來,學校校園網越來越完善,很多電影可以在線收看了,周敏的生意也就清淡了,但周敏創業的想法始終沒有消失。
兩個原本陌生的年輕人,因為一個關於垃圾的話題而聚到了一起。他們不斷收集資料,把信息彙集到起。一次偶然的機會,厲開波上網發現上海某集團建立了一個收廢品網站,而這在蘇州還是一片空白。厲開波找來周敏,商量著建一個廢品收購站。周敏很快同意了。他們將近萬元的積蓄湊在一起。2005年3月便建立了“天堂收廢網”——蘇州首家在線收廢的專業性網站,辦公室的地址就在江蘇蘇州南環西路2017號,一幢再普通不過的居民樓,一樓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車庫。卷簾鐵門裏,兩張桌子,兩台電腦,一個櫃子、幾把椅子,外加一台飲水機,一台風扇嗡嗡作響,驅趕著夏日的悶熱。網站最開始每天隻有十幾個人偶然點擊。
3月13日,網站來了第一筆業務。某公司在網上留言讓他們去收廢紙板,興衝衝地趕去後,厲開波他們卻發現忘帶大塑料袋了,隻好有人騎車帶一點、有人坐公交車拿一部分。後來一算賬,廢紙賣掉後賺了1.2元,來回公交車費4元,淨賠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