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簽訂後,雙方終於離開了派出所。三天以後,陳健民把162萬元人民幣以葛武娟的名字存進了銀行,同時把存折交給了葛家。
雖然孩子被領回了家,但陳家又拿出了162萬。陳健民越想越窩火,於是一口氣遞交了三份訴狀:一份是要求葛家歸還不當得利162萬,一份是要求葛家歸還118萬,還有一份是要求得到羊羊的撫養權。
陳健民的反悔讓羊羊的外婆李海萍甚是生氣。她說自己作為一家著名連鎖超市在某省的總代理,旗下共有30多家超市,經濟條件根本不需要陳家來替葛武娟做經濟擔保。在女兒葛武娟上初中的時候,家人已經決定送她去國外留學。並且在很早很早就為她積了很多房產。無論什麼時候,即便就是當時,隨便叫她100萬200萬拿來給女兒作擔保,她都可以輕鬆拿出。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我不拿這個錢,小孩還是到不了我們手上,那麼我拿到這個錢,暫時拿著,就算是緩兵之計。李海萍所謂的緩兵之計是在協議中加入了這樣的條款:葛武娟一年中帶出羊羊不得超過30天,如葛武娟將孩子帶出過期不送回陳家,162萬退還給陳家。李海萍說,等女兒一旦從美國回來,隻要她說:“媽媽我要兒子,立刻我們就按照第3條,將162萬元還給他,然後把孩子接回來。”
自從陳家把羊羊從街頭搶回去後,葛家人就再也沒有見到過羊羊。葛武娟默默地數著與兒子分離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已經332天沒有見過兒子了,從美國回到南京後,她感到很痛苦。
2005年11月4日,就在兩家人為了這個孩子,可謂是提心吊膽,劍拔弩張的時候。南京市浦口區法院對三起案件同時做出了一審判決。
法院判決雖然駁回原告要求撤銷調解協議書,並要求葛武娟返還不當得利162萬元人民幣、95萬元人民幣、3萬美元三筆款項的訴訟請求,但雙方之子羊羊由原告陳誠自行撫養的結果卻讓葛武娟非常難過。她說:“孩子在陳家養,我想他們的父母肯定是第一個教他怎麼叫爸爸,不知道羊羊喊媽媽是對著什麼人喊,這樣的未來有時候我自己連想也不敢想。”
→金手指:
280萬爭奪撫養權的荒唐鬧劇折射出有錢人社會的思想。如果他們用這樣的愛心去關心一下失學兒童、貧困兒童,那世界就該美好了,那也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隻有懷著感謝生命、感謝歲月、感謝生活中的各種磨練的心理,才能在成長的過程有更多的欣慰。
引語:
隨著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通訊工具和手段的普及,人們似乎淡忘了寄信這一古老的傳遞信息的方式。就是這個不起眼的郵寄信函業務,就是這個讓人忽略了的通訊方式,無限商機蘊含其中,大桶大桶的金子等待著人們去掘取。葉曉慧作為“淘金信使第一人”,她的經驗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