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送奶工從奶裏擄出百萬元(2 / 2)

隨著訂戶數的節節攀升,黃建維於1993年初購買了第一輛“金蛙”農用車。徐正祥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成了奶站的第一任汽車司機。此時,他們每天的送奶量已接近1萬瓶,月收入五六千元。1997年春天,黃建維辦起了又一家奶站——板倉奶站,當年又添置一輛農用車用於送奶。2000年初,黃建維花了三十多萬元在南京“東方城”花園城買了套三室一廳的住房,接著她的奶站又購置了一輛輕型貨車。

富裕了,但黃建維沒有忘本,她依然堅守著誠信經營原則。南京的雨雪天氣較多,每當遇到這樣的天氣,路就非常難走,一般來說,奶就可能送得晚一點,訂戶們也會諒解的。可黃建維認為,這正是樹立奶站形象的好機會。她要求不論天氣如何惡劣,都要按時將奶送到訂戶家中,否則就要受到處罰。

黃建維對丈夫和女兒要求很嚴格,但對姐妹們卻非常細心地關照。她還記得小時候的貧困生活。她出生在重慶市江津縣嘉坪鄉一個小山村裏,她的父母都是一輩子土裏刨食的農民。她在兄妹6個裏麵排行老五。上初二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境愈加貧困,16歲的她從此輟學回鄉務農。為了不讓親人們再吃那麼多的苦,她資助三姐一家也來到南京城,開了間幹洗店;還影響妹妹黃萍成為了一間車行的“老板娘”並參股開了家社區醫院。

送了二十年的奶,她認識了許許多多南京居民,這其中又有許多人成了她的朋友。有許多家長當著她的麵告訴自己的孩子:你是喝黃阿姨送的牛奶長大的。黃建維說,這是她最愛聽的一句話。

到2005年上半年,黃建維已擁有4個奶站,向200多個供奶點近5萬個訂戶供奶。同時,利用這一訂戶網絡,她的奶站還幫南京幾家晨報發行報紙,送奶工兼送報紙,所有的供奶點都擺設了書報攤。更讓黃建維感到欣慰的是,按照南京市有關政策,他們一家三口人的戶口已於2004年底全部遷到了南京,成為地地道道的南京人!

→金手指:

在市場經濟中,人的競爭力最直觀地表現為一個人能夠比其他人更有效地向消費者(或者市場)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並且能夠獲得自身發展的能力或者綜合素質。而商家們所謂“誠信”是指,以更低的價格或者消費者更滿意的質量持續地生產和銷售,使客戶滿意,讓企業贏利、自己贏利、客戶贏得、消費者贏利;所謂“獲得自身發展”是指,把自己的競爭力充分發揮出來,實現經濟上富裕,精神上充實。

引語:

2004年9月的一天,街頭上演了一幕奪孫大戰。一個年僅一歲半的小孩隨後引發了3起訴訟官司,爺爺要求外婆返還不當得利280萬元,要求撤銷兒子陳誠和葛武娟之間的非法同居關係(開庭前撤銷此控訴),與外公爭奪撫養權,這中間究竟有什麼曲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