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散金大俠勵天啟(1 / 2)

第二章 散金大俠勵天啟

故事:

深圳羅湖區一個繁華的十字路口,一座57層高,總價20億元的五星級豪華酒店,在它44層的遊泳池邊,每天午飯後都會有一個老人來這裏散步。還不時地伸胳膊踢腿,做著一套由他自己發明的體操。從他安詳的神情及輕鬆的腳步上,人們誰都看不出這竟然是個具有83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他就是這家酒店的主人,身價已有30個億的勵天啟。

照理說,這吃也有穿也有用也有,更沒什麼後顧之憂,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的人總可以放眼風景享享清福了。這老爺子可沒那麼平庸。擁有著巨額財富,當然是用不著為賺錢傷神

,可在這財富成就的下麵,卻深藏老人一個隱隱的痛。

勵天啟出生於湖南長沙的偏遠農村,在家排行第六。父親靠做點小生意維持家用,生活較為困難。後來,又因為一場大水,將家中所有的東西以及房子全部衝走了。多虧鄉親們援手幫助,一家人才勉強渡過難關。

五十年代初期,勵天啟去了香港,他清楚地記得當他將要告別父母遠離家鄉時,年邁父親的諄諄叮嚀:“將來有一天,如果你發展好了,你一定要報效家鄉,多做好事”。

多麼淳樸的父親,多麼樸實卻高尚的德行。麵對遠行的遊子,他既不掛念他前途的成敗,又不擔心他生命的安危,耿耿於懷的竟然是那些曾經在危難中幫助了他們的善良鄉親。這種美好品質的教養,對勵天啟影響深遠,永生難忘。

在香港,他拉過黃包車,擺過地攤,做過建築工人,飽嚐了生活的艱辛。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一腳踏入了地產界,經過了一番打拚,終於積累了30億的巨額財富,可算是發了大財了。但父親的那句叮嚀卻仍不絕於耳,常記於心。“報效家鄉,多做好事,在八十年代以前,香港和內地互不相通,勵天啟的美好願望隻能是空想。直到三十年後的改革開放,他才有機會回到家鄉。

勵天啟回來了!回來的風光而熱烈。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夾道歡迎,又是鮮花又是掌聲。老爺子打心眼裏往外的高興、舒坦。這就是祖國,這就是家鄉,這就是親人!他開始捐錢,開始做好事。凡是對家鄉有用對人們有益的事他都做,那股子熱心和倔勁誰攔都攔不住。從醫院的救護車到城市的公交車,從彩燈噴泉到車站廣場,救護站、學校、汙水處理、地下通道、甚至還有公共廁所,一口氣,他捐了6000多萬。

不同的境界,成就不同的人生,勵天啟對於慈善捐獻可算是鉚足了勁。對於長沙的貧苦同鄉,他更是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捐獻愛心。他率領兒孫,到老家的祖屋門前親自發紅包。100,200,300,一次,二次,三次,他最多的一次整整發了四天四夜,現金總計80萬元。

如果說老爺子捐得暢快,那是真的,說老爺子捐得上癮,那是把老爺子的境界看低了。總能聽說某大款為二奶購房、買首飾耗資百八十萬,那也算個出手大方闊綽,但與民情道義相去太遠。勵天啟的心思都著眼在了公益的大事上。為了公益的大事他可真是費盡心機。最具震撼的大舉措就是,他要把“彭年酒店”這隻會下蛋的母雞永久養起來,專門為慈善事業長期服務,也就是把酒店開成慈善酒店,將它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用來做慈善事業。不得出售、變賣;不單在他百年之後不得轉贈他人,連自家子孫也不繼承。口說無憑啊,勵天啟想了個極為穩妥的辦法,簽訂協議,讓公商銀行托管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