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風·隰有萇楚(1 / 1)

檜風·隰有萇楚

顯然,檜國在這樣一個風氣之下,感到不安、產生憂思的,一定不止那一位《羔裘》的作者。下麵這首《隰有萇楚》,也能讓我們感到那種近乎絕望的很深的痛苦。全詩三章,都在表達同一個意思:我要是能像那個萇楚一樣,無知無慮地隻管自己生長,那就好了。

1.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2.隰有萇楚,猗儺其華,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3.隰有萇楚,猗儺其實,

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萇楚讀音cháng chǔ,是獼猴桃的古稱,也叫羊桃;“隰”是低濕的地方,沼澤地。“隰有萇楚”就是長在低濕之處的獼猴桃。因為獼猴桃喜歡陰涼濕潤的環境,所以在這種地方就長得特別好。所謂“猗儺其枝”“猗儺其華”“猗儺其實”,就是說這個萇楚的枝條、花朵、果實都長得很好。這個“華”要讀平聲,就是“花”;實者,果實也。“猗儺”讀音ēnu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婀娜”,也是一個連綿詞,在這裏是用來形容萇楚的枝條柔韌多姿。所以第一句是直接誇枝條之美,而後兩句要稍稍拐個彎去理解:萇楚開花、結果以後,壓得枝條顫巍巍的,也顯得很美。緊接在這三句詩後麵的“夭之沃沃”,是說那棵萇楚長得飽滿濕潤,好像嫩得出水。夭者,少壯也;沃沃者,豐美潤澤也。

前麵這些詩句,似乎都是在誇獎那棵萇楚長得好。但每章最後的那一句,卻好像奇峰突起,作者在表達一種羨慕,而且羨慕的是“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家”“樂子之無室”。“樂”在這裏是表示羨慕;子是代詞,指那棵萇楚;“室”和“家”略有區別,特指家中的眷屬,所以我們說“家室之累”,就不僅僅是說自己有私家宅第。這就有點奇怪了:為什麼這個詩人會羨慕那顆萇楚的“無知”“無家”和“無室”呢?這些東西和作為植物的萇楚根本不搭界嘛。這樣一想,我們就明白了:這位詩人是在借萇楚之生長,抒發自己的憂怨和哀傷——無知,就不會為任何事情發愁;無家,就不會為將要發生的災難瞻前顧後;無室,就不會為子女的將來憂心忡忡。

這位詩人,可能還是檜國的臣子,他天天所見所聞,都是讓他揪心的事,在朝廷裏要操心國事,回家要操心家事,想到未來要為兒女擔憂……總之就是操不完的心,所以他就對那棵什麼都不知道,隻顧渾渾噩噩地抽枝、開花、結果的萇楚,充滿了羨慕。人活到這個份上,居然羨慕一棵樹子,實際上是有不堪人生重負之痛楚,隻不過詩人不是直接地喊痛訴苦,而是借助於一棵萇楚,做了委婉而深沉的表達。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