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突破北方壁壘 3.解放列寧格勒州
1943年8月以後,屈希勒爾變成了堅決主張收縮防線的將領,他顧不得希特勒的命令,指揮部隊撤過了盧加河,企圖在盧加河沿岸長期阻擋蘇軍的推進。
然而,德國第18集團軍左翼部隊很快出現了新危機:列寧格勒方麵軍的兵力不斷壯大,他們從列寧格勒地域出發,向西南方向推進了很遠。後來,蘇軍收複了金吉謝普。向西推進的蘇軍將主力轉移到芬蘭灣與楚德湖之間,蘇軍一部繼續向西南推進。
退守芬蘭灣與楚德湖間的築壘地峽上的德軍,利用有利地形擋住了蘇軍發動的攻勢。列寧格勒方麵軍還在納爾瓦河奪取了巨大的登陸場,並從登陸場發起了多次突擊,但均被納爾瓦以南的德軍擋住了。繼續向西南方向推進的蘇軍嚴重地威脅著盧加河陣地的德軍翼側。
沃爾霍夫方麵軍也沒有閑著,該方麵軍所屬部隊不斷攻打盧加河陣地的德軍東翼,蘇軍還進攻了伊爾門湖以南舊魯薩一帶的德國第16集團軍北翼。
為了長期阻止蘇軍的推進,守住盧加河防線,屈希勒爾在第16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結合部建立了弗裏斯納指揮的戰役集群。屈希勒爾利用弗裏斯納戰役集群幫助第16、第18集團軍擋住了蘇軍在希姆斯克一帶的攻勢。
隨後,德國弗裏斯納戰役集群經過一番激戰,切斷了在一些地方突破到盧加-普斯科夫鐵路的蘇軍部隊,暫時解除了德軍第18集團軍的危險。但德國第18集團軍的兵力明顯不足,無法守住楚德湖以東的整個防線。而且,蘇軍仍在向楚德湖東岸發動猛烈的攻勢。
1944年1月,列寧格勒方麵軍及其他部隊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反攻,以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威脅,為進一步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奠定了基礎。
為了取得北線的勝利,蘇軍統帥部製定了多個作戰方案,其最根本的作戰目的是完全解放列寧格勒州,把德軍從波羅的海沿岸趕出去。
這時,列寧格勒方麵軍下轄第23集團軍、第2突擊集團軍、第42、第67集團軍和空軍第13集團軍,防守著256公裏寬的正麵防線;沃爾霍夫方麵軍下轄第8、第54、第59集團軍和空軍第14集團軍,防守在岡托瓦亞利普卡至伊爾門湖一線,並防守沃爾霍夫河西岸諾夫哥羅德的巨大登陸場;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下轄第l、第3突擊集團軍,第4、第6、第10集團軍和空軍第15集團軍,駐紮在伊爾門湖和涅舍爾多湖之間寬達320公裏的區域。
蘇軍3個方麵軍對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兩翼構成了深遠的包圍,戰略態勢有利於蘇軍。
希特勒給北方集團軍群下達的軍令為:堅守現有地區,繼續占領列寧格勒州,必須守住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各港口,維護整個蘇聯戰場左翼的穩定。
德軍用了兩年多時間在列寧格勒州和諾夫哥羅德建立了一道工事堅固的弧形防線,即"北方壁壘"。北方壁壘的防禦縱深為230-260公裏。
在伊爾門湖以北(列寧格勒方麵軍和沃爾霍夫方麵軍正麵),駐紮著德軍第18集團軍,下轄19個師又3個旅,擁有約4000門火炮,約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兵力為16.8萬人。
在伊爾門湖至普斯科夫一帶(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正麵),駐紮著德軍第16集團軍,下轄21個師又1個旅。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有3個警衛師和1個野戰教導師。
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總兵力為74.1萬人,共有1萬多門火炮、3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飛機370架。
蘇軍3個方麵軍的總兵力為125.2萬人,擁有2萬多門火炮、15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386架飛機。
根據戰略計劃,列寧格勒方麵軍和沃爾霍夫方麵軍負責進攻德軍第18集團軍。而波羅的海第2方麵軍負責牽製德軍第16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
列寧格勒方麵軍率先發起了攻勢,出動了2個集團軍進攻羅普沙方向:
1944年1月11日,列寧格勒方麵軍第2突擊集團軍在海軍航空兵的強大火力掩護下,進攻德軍第3坦克軍。經過激戰,蘇軍於1月13日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線,並將突破口擴大到23公裏,突入8-10公裏,繼續向羅普沙快速推進。
1月15日,列寧格勒方麵軍第42集團軍從普希金以南進攻紅村、羅普沙方向。1月17日,蘇軍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線,突入約10公裏。
1月19日,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解放了羅普沙,蘇軍第42集團軍解放了紅村,並合圍了那裏的德軍。1月20日,蘇軍殲滅了潰散的德軍殘部。
至此,經過6天的激戰,列寧格勒方麵軍共向前推進25公裏以上,為繼續向金吉謝普、盧加河方向進攻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沃爾霍夫方麵軍從北、南兩個方向進攻諾夫哥羅德。
1月16日,該方麵軍第59集團軍北翼部隊在諾夫哥羅德以北突破德軍防線,第59集團軍南翼部隊切斷了該城南麵的丘多沃-希姆斯克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