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培養男孩不簡單--好家長的8個注意事項 2 耐心溝通,父母要做男孩最知心的朋友(1 / 1)

第八章 培養男孩不簡單--好家長的8個注意事項 2耐心溝通,父母要做男孩最知心的朋友

作為家長,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你都要理性地判斷男孩的行為,一定要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

黑龍江的葛先生是一位單親父親,獨自撫養8歲的男孩樂樂。一個男人帶著一個孩子過日子確實辛苦,葛先生既當爹又當媽,白天上班賺錢養家,晚上回來還要細心照顧兒子。每當樂樂放學後一個人回來,葛先生心裏總是酸酸的,心裏麵既懷念過世的妻子,也希望自己能夠對兒子更好一點。

一個周末,由於工作上的急事,葛先生一大早便將樂樂留在家裏,匆匆忙忙離開家。一路上他擔心男孩沒有吃飯,心裏總是放不下,不時往家裏打電話詢問,樂樂很懂事地告訴爸爸不要擔心。在處理完事情後,葛先生趕回家,到家時已是次日淩晨2點多,看著男孩早已睡著,葛先生方才鬆了一口氣。一路上的疲憊,讓葛先生渾身無力,洗漱之後他正準備睡個好覺,結果打開被子,發現有一碗泡麵打翻在床上!

這還怎麼睡覺?葛先生一怒之下沒有多想,拽起熟睡中兒子,不容分說衝著兒子的屁股一通打,邊打還邊罵:"你怎麼這樣不懂事,惹爸爸生氣!把被子弄髒了,晚上讓爸爸睡在哪兒?"這是妻子過世後,葛先生第一次打兒子,那真是打在兒子身上疼在自己心裏,再加上過度的疲勞和壓力,葛先生的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

直到葛先生打完電話、氣消了,樂樂才哽咽地辯解說:"我沒有......沒有調皮,這......這是我給爸爸弄的泡麵。"原來樂樂趕在葛先生平時下班的時間,特地泡了兩碗方便麵,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留給爸爸。可是幹等爸爸也不回來,樂樂生怕那碗麵涼了,便不懂常識地蓋在棉被底下保溫。

葛先生聽完後一語不發,緊緊地抱著男孩,低聲地道歉:"是爸爸不好,錯怪了樂樂,爸爸是壞蛋!爸爸發誓以後再也不會打樂樂了!"接著,葛先生端起碗裏剩下的泡麵,一邊吃一邊還笑中帶淚地說:"兒子,這是爸爸吃過的最好吃的泡麵!以後爸爸回來晚了,你還要記得給爸爸泡麵,我一定全都吃完。隻是以後不要再用棉被蓋了,爸爸就喜歡吃涼麵!"樂樂點點頭,破涕為笑......

這是發生在單親家庭中父子間的一段小插曲。父子之間的感情曆來是最微妙的,現實中的父親大多是"粗線條男人",想愛兒子卻不懂得方法,表麵冷漠嚴厲,內心卻溫情十足。中國式的父子關係永遠是"這麼近,那麼遠",彼此間的關心和惦記總是存在,卻表達得含蓄而深沉。故事中的葛先生也許稱得上一個"好父親",隻是有一點做得不妥,那就是過於武斷、衝動還對男孩實施粗暴的體罰。當然,葛先生並不是經常這麼做,畢竟是事出有因。但是,作為家長,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要理性地判斷男孩的行為,一定要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後,再對男孩采取處理辦法。

為了小樹的茁壯成長,園丁要適當地砍掉不符合要求的枝葉;對於男孩,有獎必然要有罰,通常情況下體罰會令男孩印象深刻,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所以有些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家長一定要記住體罰男孩的前提--那就是男孩的行為要達到"情況比較嚴重,犯錯證據確鑿,且非施'重典'不可"的程度。而且要認識到,體罰相當於是"威力巨大的殺傷性武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使用,切不可將其作為常規的懲罰手段。即使不從家庭民主的角度出發,頻繁地體罰男孩也會在效果上大打折扣。任何教育方式使用次數一旦過多,都會令孩子產生免疫的"抗體",無法起到積極的教導作用。

每個人都討厭被人誤解,尤其是來自身邊最親的人的誤解,更讓人傷心、委屈,因此父母們不能再堅持"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教育方針,拒絕傾聽男孩任何解釋,武斷地剝奪男孩的話語權,全憑主觀意誌對男孩的行為進行裁決。一旦忽視男孩的內心感受,即便是相依為命的父子也容易走向反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隻能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冷,甚至讓雙方變得水火不容。

所以,父母們請別再誤解男孩了!當男孩眼含淚水、可憐巴巴地說"爸爸,我沒有騙你"時,你卻不分青紅皂白地體罰男孩一頓,出氣後才發現錯誤,這樣再好的孩子也經不起你的懷疑,心自然離你越發遙遠。

為什麼父母就不相信自己的男孩?為什麼大人們要把自己的錯誤懲罰到男孩身上呢?難道隻是因為父母是男孩的"產權所有者"?也許我們真的該好好反省了。爸爸媽媽做錯的事,不能糊弄過去,要向男孩鄭重地道歉。而更好的做法,就是以後拒絕再釀成類似的"冤假錯案"。

男孩成長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身為父母,越了解男孩當前的狀態,便越能在教育切中要點,使男孩接受你的教育。因此,做父母的隻有了解自己的男孩,才不會輕易地誤解男孩,才能給男孩營造一片信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