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員答:“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後,你又會站在哪裏呢?”
推銷員答:“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推銷員聽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敲門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從這以後,當他來到客戶門口時,再也不害怕了。他對自己說:“讓我再試試,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對我沒有任何損失。”這位推銷員終於戰勝了“敲門恐懼症”。由於克服了恐懼,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
我們也是一樣,不應該因為其他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強就不敢前進,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
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時,你還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試一試這些怕做的事,最壞的結果會是怎樣?”最壞的結果,決不會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人批評為“對足球隻懂皮毛,缺乏鬥誌”的人。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名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當別人瞧不起自己時,不是以怯懦示人,而是勇敢地麵對,並且挑戰自己。
有人問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為什麼你講話那麼有吸引力?”
蕭伯納答道:“試出來的,就像學滑冰一樣,開始時,笨頭笨腦,像個大傻瓜,後來試的次數多了,就熟練了。”
蕭伯納年輕時,膽子很小,不敢大聲講話,更不敢在公開場合發言,每當要敲別人的門時,至少要在門外徘徊20分鍾,才硬著頭皮去冒那個險。他說:“很少有人像我那樣深受害羞和膽怯之苦。”後來,他下決心要變弱為強,從試一試開始。他參加了辯論協會,出席倫敦各種公開討論會,逮住機會就發言,終於跨越了自己的無形障礙,成為20世紀最有自信和最傑出的講演者之一。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攀爬鐵索,失敗的原因不是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力量的單薄,而是威懾於自己的無形障礙,被鐵索周圍的外在現象嚇破了膽。如果我們敢於做自己害怕的事,害怕就必然消失。
著名科學家陳章良出生在農村,父親是一字不識的農民,母親是地道的家庭婦女。從小深愛貧困之苦的陳章良雖然有點膽小怕事,但他決定好好念書,擺脫貧困。
1978年他背著行李,坐著拖拉機到縣城參加高考,全鄉眾多考生中,陳章良是唯一的中榜者。
剛進校門,別人都會英語,可他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由於窮,家裏不可能給他一分錢,他就靠學校每月發的19元助學金和假期打工賺錢度日,學校飯菜不夠吃,他就靠地瓜充饑。
又窮又土的陳章良畢業後第二年,通過艱苦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華盛頓大學。
1987年,陳章良回國,年僅26歲就當上了北京大學的副教授。34歲那年,當上了北京大學的副校長。
陳章良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中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第一個在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的人,也是唯一一個以研究生的身份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的人。
他在北京大學建立了兩個中國最大的生物實驗室,一個是國家的,一個是他自己的。
一個人遇上害怕的事,隻要勇敢地向自己挑戰,就會覺得並沒有什麼,也沒有你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時,你還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試一試這些怕做的事,最壞的結果會是怎樣?”最壞的結果,決不會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行動、行動、再行動
怯懦,是窮人的勁敵,少一份怯懦,就會多一份前程。而消除怯懦的唯一辦法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美國的克裏蒙·斯通在童年時代是個窮人的孩子,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小斯通十多歲時,為保險公司推銷保險成為母子倆的職業。斯通始終清醒地記得他第一次推銷保險時的情形:他的母親指導他去一棟大樓,從頭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
他站在那棟大樓外的人行道上,一麵發抖,一麵默默念著自己信奉的座右銘:“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有大收獲,那就下手去做。” “馬上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