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新革命(1 / 2)

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阿波羅11號”登月艙在月球的靜海安全著陸。22點56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從登月艙的梯子上爬下,踩在了月球的土地上,留下了人類在月球的第一個腳印。

就這樣,美國進行的世界上第一次登月飛行取得了成功。隨後,美國又進行了6次登月飛行,除了“阿波羅13號”出現事故外,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共把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些宇航員在月球上總共待了302小時20分鍾,在月球上設立了核動力科學站,進行了一係列科學實驗。

經過曆次月球之旅,人類獲取了很多關於月球的信息,帶回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就達到了381千克,其中還包括年齡達46億年的結晶岩,為研究太陽係的形成提供了新材料。

一網聯天下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誕生,剛開始隻是用於軍事目的,而且這種使用電子管的計算機是占地170多平方米,重達30噸,需要100千瓦電力支持的龐然大物。

1969年12月,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ARPA)建立了一個小型軍用網,叫作阿帕網(ARPA),把美國西南部四所大學的四台計算機連接起來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

在阿帕網技術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幾十個新的區域網絡,但是每個網絡隻能實現本網絡內部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而無法實現跨網互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ARPA又資助學術界和工商界對此問題進行攻關,以期打造出真正的互聯網。這種無邊界(既可以內部互聯,也可以無限接入新的計算機)的網絡被定名為IWORK,簡稱I,也就是國際互聯網。

2009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10億,也就是說全世界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互聯網用戶,單是中國大陸地區截至2009年10月1日就已經有互聯網用戶約3.6億人。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這個世界,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改變。這個依靠光纖、電話線和網線把遍布全球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的龐大網絡,以海量的信息為人們提供各種服務,成了很多人無法離開的生活必需品。

第三次技術革命就這樣慢慢開始了。它的規模、深度和影響,遠遠超越了前兩次技術革命。它成了加速現代生產力發展和推動人類進步的巨大動力之一。

延伸閱讀:“挑戰者”號殉難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發射升空。但73秒之後,“挑戰者”號突然爆炸。伴隨著巨大的響聲和耀眼的火球,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灰飛煙滅,機上7名航天員也全部遇難。

此次飛機上天,美國還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首次搭乘了來自民間的女教師麥考利夫。所以這次發射備受關注,幾乎全美國的中小學生都在電視機前等著目睹這一偉大時刻。但結果看到了這一心碎的一幕。

人類登天路上的這次巨大挫折,給美國人乃至世界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

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阿波羅11號”登月艙在月球的靜海安全著陸。22點56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從登月艙的梯子上爬下,踩在了月球的土地上,留下了人類在月球的第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