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為祭孔儀典之盛所懾,聞此慨歎,唯有應聲諾諾。
曹參道:“英布既滅,海內晏然,今日回軍途中,不如繞道沛縣去看看。”
劉邦怔了一怔,歎道:“昔年還是睢水大敗後,曾匆匆一過,至今又是十年了!好,不妨便前往。”遂命大軍,轉往沛縣而行。
十一月中,寒風蕭蕭,雲飛雪落,正是天地蒼黃時。大隊行至沛縣,劉邦見農家倉廩尚充實,心中喜悅,對曹參等沛縣舊部道:“昔在故裏,遍地都是凋敝;今見士民安樂,倉廩尚可,也不負我輩廝殺一場了。”
行至縣城,劉邦著令各舊部將士,凡家居沛縣的,盡可歸家探親;鹵簿則進駐城中,以泗水亭官署為行宮。
故裏人民聞聽皇帝駕臨,都歡天喜地,跑來縣邑觀看。劉邦便囑當地縣令、嗇夫道:“百姓來觀望,不得阻攔。”
隔日,劉邦見人來得更多,便在行宮設筵席,廣召縣中父老子弟近千人,置酒高會。
那些鄉中耆宿、幼時玩伴,聞劉邦有請,無不泣下,紛紛趕來赴宴。泗水亭內外,鋪了數百幅氈席,眾人分席圍坐,一派喧騰,連槐樹上鴉雀亦被驚飛。
鄰近十數家民戶的灶頭,火光熊熊,眾鄰裏前來幫忙烹炙,將美饌流水般地呈上。此筵乃由少府打理,水陸珍禽,無所不有。每上一菜,皆係鄉中父老聞所未聞,子弟更是一片驚呼。
劉邦方要舉杯,席上即有父老起身,祝酒道:“天子歸故裏,吾鄉父老何其幸也……”
劉邦連忙擺手道:“今日不提天子,我就是劉季。十數年來,兵連禍結,劉季在外爭戰,連累父老受苦。人皆曰:遊子思故鄉。我又何嚐不是?今天下安定,我身在關中,卻是隻念著豐沛。”
眾父老皆含淚稱:“吾人亦思陛下。”
“朕昔為沛公,自此地起兵誅暴秦,遂有天下,當以沛縣為朕湯沐邑,免百姓賦役,世世無須繳付。”
此言一出,滿座皆歡,父老都齊呼萬歲,擊掌相慶。
酒過數巡,劉邦抬眼望去,見院中角落處,有數席是女流,便起身過去,招呼道:“王韞、武負,兩位阿嫂可在?”
席上兩婦人應聲而起,原是邑中兩個酒肆的主人。
劉邦舉杯道:“昔日所欠酒資,至今尚未還清,慚愧!今我永免故邑賦役,兩位可否也免我欠資?”
那武負便拍掌笑道:“這個買賣,皇帝豈不是虧了?”
眾人亦大笑,都道:“善哉,兩清便是!”
正杯觥交錯間,有一隊小兒嬉笑跑過,劉邦便喚來縣令,命他將城中小兒統統召來。
縣令連忙傳話下去,各裏正便挨戶搜求,喚來小兒一百二十名。劉邦大喜,趁酒酣,親自擊築,教眾小兒唱自作歌曲,前後溫習數次。待小兒唱熟,劉邦便起身至庭中,騰挪起舞,與眾小兒齊唱。其曲蒼涼無比,辭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諸將為祭孔儀典之盛所懾,聞此慨歎,唯有應聲諾諾。
曹參道:“英布既滅,海內晏然,今日回軍途中,不如繞道沛縣去看看。”
劉邦怔了一怔,歎道:“昔年還是睢水大敗後,曾匆匆一過,至今又是十年了!好,不妨便前往。”遂命大軍,轉往沛縣而行。
十一月中,寒風蕭蕭,雲飛雪落,正是天地蒼黃時。大隊行至沛縣,劉邦見農家倉廩尚充實,心中喜悅,對曹參等沛縣舊部道:“昔在故裏,遍地都是凋敝;今見士民安樂,倉廩尚可,也不負我輩廝殺一場了。”
行至縣城,劉邦著令各舊部將士,凡家居沛縣的,盡可歸家探親;鹵簿則進駐城中,以泗水亭官署為行宮。
故裏人民聞聽皇帝駕臨,都歡天喜地,跑來縣邑觀看。劉邦便囑當地縣令、嗇夫道:“百姓來觀望,不得阻攔。”
隔日,劉邦見人來得更多,便在行宮設筵席,廣召縣中父老子弟近千人,置酒高會。
那些鄉中耆宿、幼時玩伴,聞劉邦有請,無不泣下,紛紛趕來赴宴。泗水亭內外,鋪了數百幅氈席,眾人分席圍坐,一派喧騰,連槐樹上鴉雀亦被驚飛。
鄰近十數家民戶的灶頭,火光熊熊,眾鄰裏前來幫忙烹炙,將美饌流水般地呈上。此筵乃由少府打理,水陸珍禽,無所不有。每上一菜,皆係鄉中父老聞所未聞,子弟更是一片驚呼。
劉邦方要舉杯,席上即有父老起身,祝酒道:“天子歸故裏,吾鄉父老何其幸也……”
劉邦連忙擺手道:“今日不提天子,我就是劉季。十數年來,兵連禍結,劉季在外爭戰,連累父老受苦。人皆曰:遊子思故鄉。我又何嚐不是?今天下安定,我身在關中,卻是隻念著豐沛。”
眾父老皆含淚稱:“吾人亦思陛下。”
“朕昔為沛公,自此地起兵誅暴秦,遂有天下,當以沛縣為朕湯沐邑,免百姓賦役,世世無須繳付。”
此言一出,滿座皆歡,父老都齊呼萬歲,擊掌相慶。
酒過數巡,劉邦抬眼望去,見院中角落處,有數席是女流,便起身過去,招呼道:“王韞、武負,兩位阿嫂可在?”
席上兩婦人應聲而起,原是邑中兩個酒肆的主人。
劉邦舉杯道:“昔日所欠酒資,至今尚未還清,慚愧!今我永免故邑賦役,兩位可否也免我欠資?”
那武負便拍掌笑道:“這個買賣,皇帝豈不是虧了?”
眾人亦大笑,都道:“善哉,兩清便是!”
正杯觥交錯間,有一隊小兒嬉笑跑過,劉邦便喚來縣令,命他將城中小兒統統召來。
縣令連忙傳話下去,各裏正便挨戶搜求,喚來小兒一百二十名。劉邦大喜,趁酒酣,親自擊築,教眾小兒唱自作歌曲,前後溫習數次。待小兒唱熟,劉邦便起身至庭中,騰挪起舞,與眾小兒齊唱。其曲蒼涼無比,辭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此反複再三,益發悲涼。一曲尚未歌罷,劉邦便想起垓下以來諸事,不由慷慨傷懷,泣數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