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認為是酒店自我炒作
“昨天早上如家宣布私有化,當晚就曝出來這個新聞。發布消息的是新注冊的微博用戶,幾個小時就實現了完美引爆點,傳遍了社交網絡。我持觀望態度,太像是專業的推廣公司了。”
再看看風滿滿首頁,吳際羽做了個專題報道。
4月5日20點19分,@香香_2016發出一條名為“女生深夜遭遇劫持”長微博,這是她當天發出的第14條微博,從這一刻起,輿論的目光轉向了這個在酒店被陌生男子襲擊的女生。
她在微博中爆料稱,自己在攜程預訂了乘風和成酒店,3日深夜回酒店後,被一名同乘電梯的陌生男子使用暴力(掐脖子,抓頭發)強行拽向客房方向。
女孩酒店遇襲專家告訴你如何向圍觀路人求救
乘風和成女孩在酒店房間門口遭男子襲擊一事,引發網友強烈關注,警方已介入調查。事件中,女孩遇陌生人強行拖拽,最終靠自己和陌生人出手得救。此事引發女生獨自在外發生意外如何自保的大討論,很多意外發生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人關注,而是沒人出手相救,或是圍觀路人不知該如何相救。
專家建議:呼救時要堅定的指住一個人
今日,心理專家宋力光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表示,社會人際求助中,一定要和一個具體的求助者建立聯結,比如酒店遇襲事件中這個女子就是因為在和她有目光交流的女性房客中,才獲得了真切的幫助。
美國心理學界給出了一個標準化的指導建議:如果再遇到這樣的社會求助,你不要麵對大家呼號,你一定要堅定的指住一個人,對他說“你,就是你,過來幫我!”
宋力光介紹,大家不要小看這根具體指向的手指,以及這句簡短但是明確的話術,他們的組合能最有效的避免社會群體下的責任分散和社會抑製。
網友支招:喊叫並抱住圍觀路人
想想那些躺在地上的摔倒老人,其實在鬧市的街頭,很多時候反倒被大家懷疑和延誤施救,而我們獨自麵對一個摔倒的老人時,就我們一個人時,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及時施以援手。
酒店遇襲事件引起網友的恐慌和憤怒,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支招,小編梳理如下:
大聲的叫,持續的叫;
多踹其它客房門;
像周圍人呼救拜托撥打110;
盡量損壞酒店設施;
盡量朝罪犯要害處下手;
盡量抱住圍觀人中可以救自己的人;
丟掉或損害圍觀者身上的財物如手機包包等;
如果有人拖動你,最好的策略是躺下,抱住頭左右打滾,別人很難對你做出重大傷害。
近年案例一覽:
意外事件中多有“圍觀路人”在場
據報道,3月24日下午,張女士騎電單車行駛在路上,將蘋果手機揣在大衣左側口袋內,被3名年輕男子盯上,3人同騎一輛電動車,尾隨在張女士身後。快到路口,其中一男子掏出長鑷子伸進張女士大衣口袋夾出手機,這一幕正好被機動車道上駕車經過的李警官看見。李警官駕車在紅燈路口逼停3男子駕乘的電單車,讓其交出被盜手機。3男子將李警官打倒在地後,逃離現場。張女士說,“路邊有人圍觀,但沒有一人幫助我們。如果有人能出來,哪怕喊一聲,小偷也不敢這麼囂張。”
2015年7月10日傍晚,安徽淮北市,一名20歲左右的青年駕駛摩托車與一輛白色小轎車發生碰撞後摔在路上。小夥車禍倒地無人理,幾十名路人圍觀卻無人撥打120。十餘分鍾後倒地青年從口袋裏掏出手機,用微弱的聲音撥打120自救。
2013年10月某日,中關村南公交站,有市民發現一位年輕女士的脖子卡在路邊白色護欄中間,經測量,護欄的間距隻能容下成人四根手指。有市民報警,女子隨後被趕到的民警送醫搶救。監控視頻顯示,女子此情況並非外力所致。但女子遇困的至少半小時內,圍觀者無人對她伸手搭救。
2009年轟動全國的“小悅悅車禍事件”,18名路人走過被撞倒躺在地上的小悅悅流血的身體,無一例外選擇了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