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沒有男人保護女人的傳統(1 / 2)

但我們,委實缺堅毅善良的男子漢,如高倉健。

他少年時演的黑幫片,砍砍殺殺,但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是他中年之後的電影,他總演著小人物:《鐵道員》裏螺絲釘般默默的鐵道員;《夜叉》裏退隱殺手在小漁村裏過著幹淨的生活,是武士刀,曾經削鐵如泥,現在切瓜剁肉;《追捕》裏蒙冤的地方檢察官杜丘,想來平時也主要做文案工作吧,寫寫畫畫,是一筆老式鋼筆——關鍵時候也能是殺人利器。

是的,就是這樣,好用、平凡、不花俏卻結實,多半是金屬製品,寒光凜凜,卻在把手上貼心地纏了布條,帶給你一抹溫暖——這就是高倉健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

一把好菜刀,能用幾十年吧,父一輩子一輩地往下傳。中國這些年變動大,每城每市都在舊城區改造、新城區修建,門牌號碼總在變來變去。有人京漂滬漂有人移民,不斷遷居成為常態,一搬當三燒,舊物件丟的丟、甩的甩,寧肯去買華而不實的新東西。高倉健般的男人,現在生活中不多見。

也許,其實沒存在過?縱觀中國文學與銀幕熒屏,硬漢子不是沒有,狼牙山五壯士、史可法,但那都是為國為君為天下,不意味著他在日常生活中會嗬護妻小、照顧婦孺。我記得小時候看《火燒圓明園》,被強暴的女子悲痛欲絕地去跳井,隻有一個小孩想去救她——成年男人攔住這個孩子:“她死了,更幹淨。”男人不能保家衛國的恥辱,由女人背負,卻沒有一個男人站起來說:你是無罪的,請到我這裏來。

演員間最接近純爺兒們形象的,我以為是張豐毅,《白鹿原》電影不得人心,我卻欣賞其中他飾演的白嘉軒,忠孝節義、禮義廉恥,他信傳統中國那一套,也就是這麼做的。隻是這一套裏麵,向來沒有家庭、婦女和孩子什麼事。中國男人,講的就是“忠孝”二字,對妻兒子女的責任,勉強能提出來的就是兩句:“糟糠之妻不下堂。”“子不教,父之過。”也就是說,不離婚、送小孩上學,就已經完成了他對俗世的義務了。為大家忘小家、殺妾餉軍、為君王之子殺自己的兒子甚至是美德。

婦孺遇到浩劫,可否指望男人?

張愛玲寫過她姨奶奶的故事:八國聯軍那年,李鴻章的大女兒十六歲,父親和兄長們都出差在外,李鴻章的老姨太太帶了她逃往南方。一直等到了常熟,老姨太太方才告訴她,父親早先丟下話來,遇有亂事,避難的路上如果碰到了兵匪,近邊總有河,或是井,第一先把小姐推下水去,然後可以自盡。

無論如何先把小姐結果了,“不能讓她活著丟我的人!”李鴻章這麼說了。

中國,並沒有男人保護女人的傳統,女人的歸宿是“近邊總有河,或是井”。

但我們,委實缺堅毅善良的男子漢,如高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