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這時才恍然大悟,並感歎地說:“我被蘇秦掌握在股掌之間,卻不自知,顯然我的才能並不如蘇秦,如何打得過趙國呢?”張儀便要這名隨護,回去後代他向蘇秦表示感謝,同時捎了口信向蘇秦保證,在蘇秦擔任趙國宰相期間,秦國絕不攻打趙國。就這樣,在蘇秦擔任趙國宰相期間,張儀果然都未曾計劃攻打趙國。
蘇秦是否真有如此“通天本領”,將世局的“軌跡”掌握得如此精準,幾近左右曆史的走向,不無疑問,但他這段識人、識才的故事,的確發人深省。
大人物,做大人物的事,平凡人走平凡人的路。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因因果果,盡管錯綜複雜,卻也不是毫無軌跡可尋。如果願意費心體察,或許就容易看得見它的細微之處,或者是隱而未發的軌跡;而掌握得愈深入、愈貼近,也必然較有趨吉避凶或主宰未來的能力與機會。看得遠,做人圓,等於買保險,不是嗎?
當然,如果不用功,凡事又是抱著水來土掩、誰怕誰的老大心態,根本是一種偷懶、鴕鳥的行為,如此,常常跌得鼻青臉腫,也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要成功,看來,仍然少不了一番對於人情世故的精算功夫。
有一天夜晚,京城某個富有人家,遭到了一群蒙麵盜賊洗劫,當盜賊遠走後失主卻撿到了一本盜賊遺失在現場的筆記本。經過失主細細一看,發現原來上麵記載著一些富貴人家子弟的姓名,而且旁邊還加注“某日某甲在哪裏和誰飲酒作樂”,或者是“某日某乙到哪裏賭博、嫖妓”……等等共二十條。
天亮後,失主迅速將筆記本交給官府,官府認定這應當是盜賊不小心自曝身份的線索,於是就按照筆記本上所列的名字,一一將他們捉拿到案。經過審問,發現全都是平日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而筆記本所登載某甲、某乙等一幹嫌犯,某日到哪裏喝酒、嫖妓等等事項也都是事實。
這群浪蕩少年,雖然極力否認犯案,但由於平日素行不良,官府認為一定是推托之辭,不予采信,不但一口咬定他們就是當天做案的盜賊,連家長們也啞口無言,認為應該就是這些不肖子弟所幹的好事。
經過一陣嚴刑逼供後,這群紈絝子弟個個慘不忍睹,最後紛紛承認做案。不過,所盜財物到底藏在何處,竟然供詞不一,這讓官府有些困惑,再經多日審訊,強力逼供後,少年們終於說是埋在郊外某處。
經過挖掘,果然在該地取出贓物。由於罪證確鑿,全案至此,可算告一段落,少年們當然是相顧痛哭失聲,大喊:“天滅我也!”
不過,整個辦案過程,一位協辦官員卻產生疑問,隻是理不出問題出在哪裏。經過他仔細推敲,卻發現官府中的一位馬夫,審理別的案子從未出現,審這個案子時,卻每審必到,而且神色有些不自然。
張儀這時才恍然大悟,並感歎地說:“我被蘇秦掌握在股掌之間,卻不自知,顯然我的才能並不如蘇秦,如何打得過趙國呢?”張儀便要這名隨護,回去後代他向蘇秦表示感謝,同時捎了口信向蘇秦保證,在蘇秦擔任趙國宰相期間,秦國絕不攻打趙國。就這樣,在蘇秦擔任趙國宰相期間,張儀果然都未曾計劃攻打趙國。
蘇秦是否真有如此“通天本領”,將世局的“軌跡”掌握得如此精準,幾近左右曆史的走向,不無疑問,但他這段識人、識才的故事,的確發人深省。
大人物,做大人物的事,平凡人走平凡人的路。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因因果果,盡管錯綜複雜,卻也不是毫無軌跡可尋。如果願意費心體察,或許就容易看得見它的細微之處,或者是隱而未發的軌跡;而掌握得愈深入、愈貼近,也必然較有趨吉避凶或主宰未來的能力與機會。看得遠,做人圓,等於買保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