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讓別人先吐為快(1 / 1)

第十二節

讓別人先吐為快

大智若愚者不願處處表現自己,而是以一種低姿態出現在他人麵前,所以往往讓人誤認為其能力不佳。其實,適時的隱退和沉默也是一種智慧。

一個經常隻顧自己說話的人,可以說很難把事情辦成。社會上這種頗令人傷腦筋的人到處都有,他們對於自己總是近乎陶醉,常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他們經常以演說家的姿勢從頭說到底,這種人常常不管對方想不想聽,總是興高采烈地說個不停,似乎獻寶般地大肆炫耀自己的所見所聞,不知哪句話就會把對方給得罪了。與其這樣,不妨滿足對方好為人師的心理,做個好學生。

古人雲:“人之惡在於好為人師”,從中可見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除了愛聽奉承話之外,也願做別人的老師。

在日常生活和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在與他人交往,你也不妨做一個忠誠的聽眾,把別人都當成自己的老師,少說多聽,做一個學生,給對方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甘為人徒”的根本所在。

曰常工作中與人交往時,“閉嘴”可使你得到好處,有時可以幫你免掉自找苦吃之虞,有時還可以幫助你成功地做上一筆好買賣。

那麼,是不是我們什麼都不說,隻一味地去聽呢?當然不是。假如一句話都不說,別人即使不認為你是啞巴,也會認為你對談話一點興趣都沒有,反應冷漠。這樣會使對方覺得尷尬、掃興,不願再說下去。到底多說好,還是少說好呢?這就要看交談的內容和需要了。如果你的話有用,對方也感興趣,當然可以多說;倘若你的話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和作用,還是少說為佳。即使你對某個活題頗有興趣和見解,也不要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更不要打斷別人,搶話爭講,因為那樣會招致對方厭煩,甚至破壞整個談話氣氛。

專注認真地傾聽別人談話,向對方表示你的友善和興趣,這樣做的最大價值就是深得人心,能使雙方感情相通,休戚與共,增加信任度。

在談話過程中,你若耐心傾聽對方談話,等於告訴對方,“你說的東西很有價值”或“你值得我結交”,等於表示你對對方有興趣。同時,這也使對方感到他的自尊得到了滿足。由此,說者對聽者的感情也更進一步了,“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於是,二人心靈的距離縮短了,隻要時機成熟,兩個人就可以成為好朋友。

由此可見,適時的緘默對人際交往十分有益。讓他人先吐為快,既表示了對其尊重,又能借機了解為人。此外,你低調的言行又會使對方感到你的和善、謙遜。這樣看來,與其自顧自地滔滔不絕,倒不如將說話的機會讓給他人。有人認為,言行低調可能會被人蔑視或忽略,得不到關注。事實上,低調一些,你會贏得更多的好感、機遇,以及朋友。

隻要對人際關係融洽的人和人際關係僵硬的人做個比較,就會明白,越是善於傾聽他人意見的人,人際關係就越理想。就是因為,聆聽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