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年裏,交江河水泛濫,衝破了河堤,淹了大半個交江國,甚至連都城都被淹沒。
不過好在楊欲迅速的安排,將那些地區的百姓都轉移到了最近的百城境內。
那百座城池自從被楊欲收服後,他便把那些原本的主將都撤了,說有的現任主將都是由他一手選拔的,這些人都擁有著過人的智慧,而且都是一些仁義之士。
交江泛濫之後不久,楚天又發生大地震,地麵裂開的大縫足足有七丈之長,所有的房屋都被毀掉,甚至就連地底深處的岩漿都噴出來,而且足足噴出了近百米之高,漫天火焰,到處都是一片高溫。
在這種大災難裏,盡管百姓及時的撤離,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葬身於其中。
接下來的一年,百城臨近的桑蘭國卻是又發生了水災,經緯大陸本來就是漂浮於海麵上的一塊神奇大陸,而桑蘭國又是出於地勢最低之地,又最鄰近海麵之處,水災一經發生,自然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但在桑蘭境內,正因如此,各種防禦水災之事卻是做的極為的到位,但是這次的水災很是凶猛,那些工事擋不了多長時間。
於是桑蘭國王向臨近的百城求救,百城地勢較桑蘭高出了許多,而且又是最鄰近的,再加上楊欲素有愛惜百姓之名,所以桑蘭國王選擇了楊欲。
一接到緊急求救信,楊欲便迅速的組織救人之事,另一方麵探知此事之後,就開始修築數道防禦工事,防止水災泛濫至此,同時也將本地的百姓向著上楊方向轉移。
桑蘭國雖名列七國之中,但是其麵積卻是最小,百姓人口不多,隻因生於此地之人,都是從小與猛獸為伍,所以都很是彪悍,軍隊不多,但戰鬥力卻是七國之中最為有名,就連中州那樣的大國,都曾來到桑蘭選將。
經過數十天不眠不休的搶救,終於使得大部分的百姓都成功的逃離了此處。
但是水災實在太過迅猛,不斷的蔓延上漲,就連楊欲曾經築起的防禦工事都一連被衝毀了好幾道,不過好在楊欲早有準備。
由數萬將士連日挖掘的河道也已經成功的投入使用,由於百城地勢高,所以那些洪水一進入河道,便急急的又返回了大海之中,如此一來,才逃過了這場災難。
一月之後,洪災退去,桑蘭國百姓有各自回去了,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園,如此一年之後,桑蘭國重建得差不多,桑蘭國王感激楊欲的救命之恩,便獻上了玉璽金印,甘願成為上楊國的一座城池。
到了此時,整個經緯大陸上,隻剩下了三個大國鼎立,中州,上楊和親康國。
親康國君其實原本是中州的一個諸侯王,受封‘親康’,後來反出了中州,其勢力是僅次於中州的,就連如今的上楊,即便是和五國之力,要想滅掉秦康,還是需要消耗一些時日。
所以楊欲沒有立刻行動,他知曉親康的厲害,故而他先繼續穩固如今的上楊國事。
如今的上楊國,是集合了五國之力,所以管理起來卻是有些麻煩,但是為了避免那種守城主將擁城割據的事發生,楊欲頒布了一套法令,各守城主將輪流管理,也就是說主將並無固定城池,今天駐守在此,過的幾年之後,就會調到別處城池。
上楊國國君接受了楊欲此番建議,即可實施!
如此,七年的時間一晃而過,這一年,楊欲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