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民間的香(1 / 3)

我個人的喝茶和聞香要訣隻兩個字:簡單。有人說聞香是結果,過程才是意義,我至今不得其要領,也不願得其要領,予生也劣,頑固如此。比如我們現在的夏天,晚上,點一根艾草,既熏蚊子也聞香,我以為這便也是香道,民間的香道,難道不是嗎?

玻璃樂器

有一種玩具,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有人拿出來賣,是玻璃吹製的喇叭,說是喇叭,卻封著口,放在嘴裏輕輕一吹,“咯叭咯叭——叭!”脆亮好聽,但好景絕不會長,吹著吹著——“叭”碎了!

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玩具了,好像是也沒人再做,會這種手藝的人大同不知道還有沒有?如失傳,也真可惜。大同人把這種玻璃玩具叫作“琉璃咯嘣兒”。古人把彩色玻璃叫作琉璃,把透明的玻璃叫作玻璃,成語“光怪陸離”,其中的“陸離”二字就是指琉璃,“光怪陸離”的意思就是五光十色奇形怪狀。大詩人屈原的冠上就鑲有“陸離”,他在他的代表作《離騷》中還專門寫到。“陸離”在當時遠遠要比金銀珠寶貴重,為其難得也。玻璃從域外傳來,漢代在中國本土已有生產,北魏時期的琉璃製品遠遠要珍貴於金銀器,但大多都從兩河流域進口過來。常見北魏墓出土琉璃殘片,真是薄,真是漂亮,在日光下看之,閃爍一如珍珠,真是華美異常無可比方!大同把玻璃喇叭稱作“琉璃咯嘣兒”,可見其曆史該有多麼古遠!

玻璃喇叭——玻璃玩具,好像更應該叫作玻璃樂器,在吹製上好像難度相當大,要把玻璃吹到極薄極薄才行。要是不薄,豈能吹之有聲?可見不是一般人所能來得了的。我在上海看朋友做琉璃器,忽然想請他們吹一個玻璃喇叭,我把形狀、大小、薄厚告訴他們,並在紙上畫出來,他們試做一二,但怎麼吹也吹不響。他們說,玻璃能吹響嗎?這是你的一種設想吧?我對他們說,這是一種大同民間的玻璃樂器,壽命絕不會長,吹吹必碎,但聲音絕對無可比擬,你想想,玻璃在吹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那是一種多麼美妙而獨特的響聲!我在那裏說,他們好像還是不相信,玻璃能做樂器嗎?玻璃能發出聲響嗎?再吹幾個試試,均不成功。我忽然更覺得我從小就玩的玻璃樂器是否在大同地區已經失傳,要是失傳,簡直是令人痛心疾首。我去北京,又去北京朋友那邊的玻璃小作坊,我告訴他們“玻璃喇叭”的顏色是紫紅色或淡茶色的,這一回,他們馬上明白了玻璃的配方,這次雖然可以吹得薄一些,但還是無法吹響。雖吹製不成功,但我朋友的興趣卻高漲起來,他說,吹大大小小幾十個玻璃喇叭,找三四十個人在台上吹奏豈不好看?玻璃閃閃爍爍,聲音清清脆脆高高低低,舞台必須在全黑的底子上有那麼一束光打下來照在那些玻璃喇叭上,那一定是一場極為奇特的演奏會!無可比擬的音樂會!我說這個音樂會是應該在我們大同開,雖然別處也有這種“玻璃喇叭”,但我以為大同的最好!

我個人的喝茶和聞香要訣隻兩個字:簡單。有人說聞香是結果,過程才是意義,我至今不得其要領,也不願得其要領,予生也劣,頑固如此。比如我們現在的夏天,晚上,點一根艾草,既熏蚊子也聞香,我以為這便也是香道,民間的香道,難道不是嗎?

玻璃樂器

有一種玩具,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有人拿出來賣,是玻璃吹製的喇叭,說是喇叭,卻封著口,放在嘴裏輕輕一吹,“咯叭咯叭——叭!”脆亮好聽,但好景絕不會長,吹著吹著——“叭”碎了!

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玩具了,好像是也沒人再做,會這種手藝的人大同不知道還有沒有?如失傳,也真可惜。大同人把這種玻璃玩具叫作“琉璃咯嘣兒”。古人把彩色玻璃叫作琉璃,把透明的玻璃叫作玻璃,成語“光怪陸離”,其中的“陸離”二字就是指琉璃,“光怪陸離”的意思就是五光十色奇形怪狀。大詩人屈原的冠上就鑲有“陸離”,他在他的代表作《離騷》中還專門寫到。“陸離”在當時遠遠要比金銀珠寶貴重,為其難得也。玻璃從域外傳來,漢代在中國本土已有生產,北魏時期的琉璃製品遠遠要珍貴於金銀器,但大多都從兩河流域進口過來。常見北魏墓出土琉璃殘片,真是薄,真是漂亮,在日光下看之,閃爍一如珍珠,真是華美異常無可比方!大同把玻璃喇叭稱作“琉璃咯嘣兒”,可見其曆史該有多麼古遠!

玻璃喇叭——玻璃玩具,好像更應該叫作玻璃樂器,在吹製上好像難度相當大,要把玻璃吹到極薄極薄才行。要是不薄,豈能吹之有聲?可見不是一般人所能來得了的。我在上海看朋友做琉璃器,忽然想請他們吹一個玻璃喇叭,我把形狀、大小、薄厚告訴他們,並在紙上畫出來,他們試做一二,但怎麼吹也吹不響。他們說,玻璃能吹響嗎?這是你的一種設想吧?我對他們說,這是一種大同民間的玻璃樂器,壽命絕不會長,吹吹必碎,但聲音絕對無可比擬,你想想,玻璃在吹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那是一種多麼美妙而獨特的響聲!我在那裏說,他們好像還是不相信,玻璃能做樂器嗎?玻璃能發出聲響嗎?再吹幾個試試,均不成功。我忽然更覺得我從小就玩的玻璃樂器是否在大同地區已經失傳,要是失傳,簡直是令人痛心疾首。我去北京,又去北京朋友那邊的玻璃小作坊,我告訴他們“玻璃喇叭”的顏色是紫紅色或淡茶色的,這一回,他們馬上明白了玻璃的配方,這次雖然可以吹得薄一些,但還是無法吹響。雖吹製不成功,但我朋友的興趣卻高漲起來,他說,吹大大小小幾十個玻璃喇叭,找三四十個人在台上吹奏豈不好看?玻璃閃閃爍爍,聲音清清脆脆高高低低,舞台必須在全黑的底子上有那麼一束光打下來照在那些玻璃喇叭上,那一定是一場極為奇特的演奏會!無可比擬的音樂會!我說這個音樂會是應該在我們大同開,雖然別處也有這種“玻璃喇叭”,但我以為大同的最好!

在中國,經過了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青銅時代,但跳過了鐵器時代,也沒有玻璃時代,而是直接進入了瓷器時代。玻璃在中國的發展史我一直不清楚,好像至今也沒有這樣一本書能把這個脈絡理得清清楚楚。那天我翻看一本《波斯工藝美術史》真是嚇了一跳,上邊寫著:“以玻璃做吹器也!”以玻璃做吹器還能做什麼?那不是玻璃喇叭又會是什麼!北魏一朝受兩河流域的影響最大,我設想,那大同民間的“琉璃咯嘣兒”也許一直是從北魏吹到今天!

吹琉璃喇叭要有耐心。我從小到大笨拙且粗心,買兩三個玻璃喇叭,吹一個,“叭叭”——碎了;再吹一個,“叭叭、叭叭”——又碎了;剩下一個不敢吹了,把它小心翼翼放在一個盒子裏,下邊還墊一塊兒布。總記著,我把一個紫顏色的、漂亮的、薄得不能再薄的玻璃喇叭放在了什麼地方,一過就是三十年,我不知道那個玻璃喇叭現在在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