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一定要互相結合互相支持才能成功。如果你隻是單純追求模式創新,沒有形成技術創新的壁壘的話,速度快了其實隻是一個偽命題。不是說你速度快就可以,因為如果說大家都是靠錢來砸速度的話,錢真的是可以買市場速度的。隻靠你自己的模式好是沒辦法去阻止你的競爭對手的。同時,單純的模式創新無法支撐自己的商業行為長遠發展,在短期內如果不能建立營收模式,就隻能靠大量燒錢去確認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鏈的斷裂對於toVC的創業項目將是致命的。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時間軸,我們叫t1和t2。t1指的是你成為這個行業領袖的時間,t2是競爭者追趕你的時間。顯然,當t2大於t1的時候,你就over掉了。所以,為了保持讓t1大於t2,你可能會把所有的收入資金全部砸進去以保持這個時間優勢。但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你自己就被耗死了。因此,我認為,在早期如果你隻是模式領先的話,你很難跑出來的,要考慮構建另外的壁壘。

我們再來看滴滴打車的例子。這就是用模式創新來顛覆整個市場的標準案例。但是你會發現滴滴打車在模式創新的背後也是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它的快速響應機製以及分布式數據庫設計,都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如果技術創新跟不上模式創新的節奏,那麼也就無法滿足模式創新的需求。

技術創新

同理,技術創新也是如此。如今很多投資人判斷項目,總是提到喜歡有技術壁壘的項目。也會有創業者問到我:您怎麼看待號稱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項目?技術是最重要的嗎?根據我的理解,我不認為隻具備一種創新模式就可以去引領整個項目走到成功,核心技術確實有優勢,但核心技術並不能代表所有。你的項目有核心技術隻能證明你的項目是具備一定門檻的,這一點在你與競爭對手博弈時是有一定優勢的,但並不表示說你有核心技術就一定能夠成功,你在模式的創新上還是需要有一些探索的,包括方向和團隊方麵,那其實是更重要的。同時,對於一個技術創新項目,投資人還會關注它的核心技術的來源以及它存不存在一些法律上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麵的風險。因為我們碰到過很多這種核心技術來源不清晰、最終因為法律的問題使項目夭折的案子。投資人是綜合來看問題的,而並不隻是從核心技術來看問題的。

我們舉一個Face++的例子。很多創業者都知道Face++這個項目,主要做人臉識別技術,通過提供雲端API、離線SDK以及麵向用戶的自主研發產品形式,將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到互聯網及移動應用場景中。Face++簡單易用,讓Web及移動開發者輕鬆使用最前沿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搭建個性化的視覺應用;同時提供雲端REST API以及本地API,並且提供定製化及企業級視覺服務。在拿到天使輪投資後,他們沒有做其他的事情,而是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參加各類國際大賽,而且每次比賽都是第一名。人臉識別大家能夠想象到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種,比如打卡、安防、監控等等,但他們一直沒有在市場上實施,而是一直在等,他們在等什麼呢,等一個真正和他們的技術創新相匹配的模式創新的機會出現。後來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了吧,阿裏巴巴投了他們。為什麼投他們呢,因為阿裏認為人臉識別應該應用在支付環節,支付的市場就不僅僅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了。當阿裏在這個市場上尋找產品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是第一名,為什麼不找他們呢。所以,你會發現當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時的爆發力是非常強大的。這裏就想提醒大家,在創新之路上沒有對錯,應該把握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平衡,我不認為某種單純的創新能夠支撐你走得足夠遠。

但是,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一定要互相結合互相支持才能成功。如果你隻是單純追求模式創新,沒有形成技術創新的壁壘的話,速度快了其實隻是一個偽命題。不是說你速度快就可以,因為如果說大家都是靠錢來砸速度的話,錢真的是可以買市場速度的。隻靠你自己的模式好是沒辦法去阻止你的競爭對手的。同時,單純的模式創新無法支撐自己的商業行為長遠發展,在短期內如果不能建立營收模式,就隻能靠大量燒錢去確認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鏈的斷裂對於toVC的創業項目將是致命的。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時間軸,我們叫t1和t2。t1指的是你成為這個行業領袖的時間,t2是競爭者追趕你的時間。顯然,當t2大於t1的時候,你就over掉了。所以,為了保持讓t1大於t2,你可能會把所有的收入資金全部砸進去以保持這個時間優勢。但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你自己就被耗死了。因此,我認為,在早期如果你隻是模式領先的話,你很難跑出來的,要考慮構建另外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