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的寫作興趣又跑出來了。有了一些累積之後,我決定自己寫小說,甚至剪貼免費的金石堂書店刊物等書報中喜愛的文章,發行我的雜誌,賣給同學,平衡影印的成本收支。
原來,我一直是一塊無敵大海綿,遇到喜歡的事物,就想徹底投入研究,吸收相關知識與養分,心中更會為自己打造出一張藍圖,接著全力打通任督二脈、貫徹始終。
例如音樂,小學時我隻聽金瑞瑤等偶像派歌手,可是我哥在聽林慧萍、李恕權、羅大佑和日本的安全地帶,所以我會跑去他房間借卡帶來聽,聽完再偷偷放回去。其實沒有想太多,就是好奇心作祟!但好奇心一步步、一點點的小累積,卻是日後變強大的基礎。
某次黃國倫老師和我聊天,他很驚訝,以我的年紀,不但能聊羅大佑,就連60年代,我出生前的披頭士也能聊,還能哼他們的歌。其實,如找尋族譜一般,瘋狂聽音樂吸收的曆程,我早已開始:因為A,去聽與A有關的B,再從B,延伸到相關的C、D、E,等於祖宗八代通殺的概念。
回頭想想,人生不隻在滿周歲時才抓周,每個階段都在不停地抓。身邊的師長、父母和同儕也不時扮演幫襯的角色,一點一點抽絲剝繭,了解自己、拓展視野、選擇方向,透過認識浩瀚深奧的世界,尋求未來人生的可能道路。
海綿吸水,不知道什麼時候釋放,或是擠一把要放多少水。一旦需要時,點點滴滴才會派上用場。
像我,小學開始便不斷地聽音樂、了解歌手與音樂人、收集卡帶、讀報章雜誌,追星之外,也對業界好奇,但並非是為了日後寫樂評或辦音樂雜誌賺稿費,更沒想到三十年後,能主持金曲獎或當評審!
我也不是電影圈的,但我看電影的量可能超越很多電影圈幕前幕後的工作者。因為非常喜愛,也一樣拚命多元涉獵,所以幾年前,我開始在博客裏寫電影短評,但我不是影評人,隻是比很多人更愛看電影與記錄回憶。(怕重複觀看,所以寫短評,日後可以查證。)後來,兩岸的電影記者會、首映禮越接越多,也是種收獲與釋放!隻是這段曆程並非刻意打造,那些電影時光裏的自我吸收與記錄,更不是精心計算為了某年某月我會主持金馬獎。
我常常提醒自己:如果開始喜歡一件事,為什麼不好好研究它,激發好奇心,投資時間、金錢和精力呢?我不敢說這一定能引領你找到好工作或新工作,或在多久時間後擁有實質回報,也或許你根本無法靠這些興趣衣食無憂、大富大貴,但深耕後的知識與吸收的能量,都是你的,紮紮實實,不會白費,誰都偷不走。
本來就是因為喜歡才好奇,就算沒有實際收益,也已保有精神糧食,心裏一定是滿足的!更何況,它或許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讓你有機會被看見、被提拔,又或是在空虛低潮時,帶來穩定的舒緩力量。
接著我的寫作興趣又跑出來了。有了一些累積之後,我決定自己寫小說,甚至剪貼免費的金石堂書店刊物等書報中喜愛的文章,發行我的雜誌,賣給同學,平衡影印的成本收支。
原來,我一直是一塊無敵大海綿,遇到喜歡的事物,就想徹底投入研究,吸收相關知識與養分,心中更會為自己打造出一張藍圖,接著全力打通任督二脈、貫徹始終。
例如音樂,小學時我隻聽金瑞瑤等偶像派歌手,可是我哥在聽林慧萍、李恕權、羅大佑和日本的安全地帶,所以我會跑去他房間借卡帶來聽,聽完再偷偷放回去。其實沒有想太多,就是好奇心作祟!但好奇心一步步、一點點的小累積,卻是日後變強大的基礎。
某次黃國倫老師和我聊天,他很驚訝,以我的年紀,不但能聊羅大佑,就連60年代,我出生前的披頭士也能聊,還能哼他們的歌。其實,如找尋族譜一般,瘋狂聽音樂吸收的曆程,我早已開始:因為A,去聽與A有關的B,再從B,延伸到相關的C、D、E,等於祖宗八代通殺的概念。
回頭想想,人生不隻在滿周歲時才抓周,每個階段都在不停地抓。身邊的師長、父母和同儕也不時扮演幫襯的角色,一點一點抽絲剝繭,了解自己、拓展視野、選擇方向,透過認識浩瀚深奧的世界,尋求未來人生的可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