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無論你在未來會成為一名公司員工,還是政府官員,或是企業領導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被“經濟”所“挾持”,因為你要生存,就必須與他人發生經濟利益關係,你絕對不可能置身“經濟”之外。
所以,20幾歲的年輕人必須馬上去做的,就是學點經濟學,讓經濟學更好地為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服務。
那麼,學習經濟學真的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嗎?
答案是肯定的!對個人來說,經濟學可以幫助你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對家庭而言,經濟學可以指導你更正確地投資理財;對政府而言,經濟學可以用來製定國家的經濟政策。
那麼,什麼是經濟學呢?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經濟學從產生至今隻有兩百多年的時間,但“經濟”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卻早在1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據人類學家的考證,自從人類有了語言以後,就有買與賣方麵的詞彙。古希臘的哲學家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最早使用了“經濟”一詞,用於闡述奴隸製的家庭管理模式。
在中國,最晚在東晉時期,便已經開始正式使用“經濟”一詞,有“經世濟民”、“經國濟物”之意,內容則涵蓋對國家各種經濟活動的管理、財富的管理,還包括對國家政治、軍事、法律等方麵的掌控。
到1776年,英國學者亞當·斯密出版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書中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這一理論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經濟學家。《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發展的基礎,被視為經濟領域的“聖經”。亞當·斯密本人也被人們尊稱為“經濟學之父”。
1890年,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出版了《經濟學原理》,該書被看做是與《國富論》齊名的劃時代著作。馬歇爾比亞當·斯密更加強調人的行為,他在書中這樣告訴人們:“經濟學是一門既研究財富,又研究人的學問。”
現在,大部分的經濟學家都這樣認為:經濟學是研究如何“調配資源”的學問。為什麼需要“調配資源”?其本質就是“稀缺資源”,這也是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總是無限的,而滿足這種欲望的資源卻是有限的,“無限”和“有限”之間就產生了矛盾。經濟學就是為更好地調和這種矛盾服務的。
通俗地說,經濟學是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幸福、快樂的學問,個人通過合理的“調配資源”,可以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欲望;國家和集體通過合理的“調配資源”,可以促使社會財富和集體財富順利地持續增長等。
可以這樣說,經濟學能夠解決人類社會中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無論是誰,離開了經濟學,都將寸步難行。例如,每個人都需要考慮吃、穿、用的費用,包括交通費、物業管理費、手機電話費、煤氣水電費、孩子的學費、人情往來、房貸等,這些生活成本逼得你一天都不敢懈怠,你不得不為生活疲於“算計”。為了能“算計”更明白一些,也讓自己的生活輕鬆一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點經濟學知識。
在很多人看來,經濟學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學問,需要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讀懂。這也是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對經濟學望而生畏的原因。為了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地學習經濟學,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深入淺出的說理來解讀經濟學的知識,引導讀者去領悟經濟學的智慧,並且能夠在生活中自如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