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陳嘉庚的菠蘿罐頭廠正式成立了。在工廠成立的那一刻起,陳嘉庚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新利川黃梨長”成為質量最好的菠蘿罐頭生產長,但是由於他經驗比較少,所以高薪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師傅,從一開始就嚴抓菠蘿罐頭的質量,堅決杜絕以次充好的現象發生。
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傅卻說這樣會讓工廠的成本變高,掙不到錢。
“那我們就從其他地方入手,精打細算,盡可能的將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陳嘉庚這樣說道。
陳嘉庚給自己的罐頭取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叫作“蘇丹”,在阿拉伯語中就是“大王”的意思。他一刻都不敢放鬆對罐頭質量的監管,每天都會到工廠視察,發現不合格產品立馬清理出去。最終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蘇丹”罐頭得到了大眾的青睞,獲得了大批量的訂單。幾年的時間,“蘇丹”罐頭就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品牌成為了東南亞的大眾青睞品牌。
雖然最初的幾年,工廠還是處於虧本的狀態,但是隨著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工廠也逐漸開始盈利,陳嘉庚也掙得了一筆錢。在拿到這筆錢的時候,陳嘉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之前的債主,將父親的欠債全部還清。即便是當時很多人都說他太傻了,因為這筆錢拿去將工廠擴大,那之後的盈利是更加可觀的。但是陳嘉庚卻覺得作為中國人,就應該講誠信,正所謂言必信,行必果,絕對不能在國外抹黑了中國人。
自此以後,新加坡的商界內都知道了陳嘉庚是個信守承諾的商人,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跟他成為生意上的合作夥伴,這也為以後陳嘉庚成為新加坡排名前列的百萬富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鄉辦學
陳嘉庚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名副其實的實業家,但是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當仁不讓的教育家,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那個時候的華人企業家中,資產比陳嘉庚雄厚的人多很多,但是唯獨隻有陳嘉庚,在經商的同時,還不忘回國興辦教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出一份力。
剛開始的時候,陳嘉庚的手頭並不寬裕,所以他捐獻了二千銀元,在自己的老家創辦了惕齋學塾。隨著陳嘉庚的生意越做越好,見識也越來越廣,他便意識到一個國家的富強與國民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中國國民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低,也直接導致了國家的頹敗,所以陳嘉庚思量再三,便決定回家鄉興辦學校,於是集美學校應運而生。
陳嘉庚的朋有提醒陳嘉庚,辦教育就是在白費力氣,根本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但是教育是使中國富強的必經之道。我是一名中國人,報效祖國是我的使命,即便是興辦教育不能成功,但是至少我努力過。”
1913年,陳嘉庚在自己的家鄉創建了第一所小學。之後,又興辦了幼兒園、男子小學、女子小學、師範學校、中學和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專科學校,並相繼健全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醫院、農林試驗場等學校的配套措施。僅僅幾年的時候,在陳嘉庚的努力之下,一個原本一貧如洗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集美學村。不僅如此,陳嘉庚還竭盡所能,資助了70多所閩省的中小學,在新加坡也創辦了各種學校。
1904年,陳嘉庚的菠蘿罐頭廠正式成立了。在工廠成立的那一刻起,陳嘉庚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新利川黃梨長”成為質量最好的菠蘿罐頭生產長,但是由於他經驗比較少,所以高薪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師傅,從一開始就嚴抓菠蘿罐頭的質量,堅決杜絕以次充好的現象發生。
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傅卻說這樣會讓工廠的成本變高,掙不到錢。
“那我們就從其他地方入手,精打細算,盡可能的將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陳嘉庚這樣說道。
陳嘉庚給自己的罐頭取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叫作“蘇丹”,在阿拉伯語中就是“大王”的意思。他一刻都不敢放鬆對罐頭質量的監管,每天都會到工廠視察,發現不合格產品立馬清理出去。最終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蘇丹”罐頭得到了大眾的青睞,獲得了大批量的訂單。幾年的時間,“蘇丹”罐頭就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品牌成為了東南亞的大眾青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