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我們總結了中國企業的三段式創新全球化路徑所對應的四種運營模式,即分而治之、反向升級、強勢起步和傳統路徑。這四種模式各有特點,而中國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相應地麵臨不同的挑戰。隻有充分了解自身在全球化路徑上的位置,並將與之相對應的全球化戰略及國際化運營模式相結合,在未來的世界市場中,中國企業才能逐漸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宏偉藍圖。

跨國並購是目前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最重要途徑,但跨國並購風險叢生,企業應該如何去評估和防範?聘用投資銀行、谘詢公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本書的“財務篇”關注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財務和法律風險防範與管理,並向企業提出警示——在跨國並購的風險評估和防範問題上,企業不應該抱著當“甩手掌櫃”的心態。在“財務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認知和設計層麵的並購,而不單是操作層麵。財務部分區別於其他專業書籍的一點是,這本書緊扣並購的戰略目標和並購後的整合運營,以全局的目光和企業決策者的視野看待並購中的財務風險。

第四章介紹了盡職調查中的關鍵因素,旨在幫助企業決策者評估並購機會和設計交易結構。在跨國並購的盡職調查中,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確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購企業不應把並購決策也委托給第三方,並購企業的決策者應當親自參與盡職調查,這樣既可以控製風險,也是並購進入執行層麵的開端。

第五章主要介紹了海外並購的方式和估值的原則。企業進行海外並購的目的和自身財務實力,以及現實客觀情況需要高度匹配,企業的決策者需要評估這些因素,選擇一種能夠達成設定戰略目標的最優方案。對於估值問題,企業家首先要清楚對企業而言,關乎持續經營的是能力還是僅僅是資源,從而決定估值的大原則;其次,企業家要擺脫一個誤區,即並購的成本並不僅僅是並購支付的對價,還包括被並購企業的負債以及被並購企業恢複到持續經營狀態所需的營運資金投入和費用支出。

第六章介紹了並購的財務安排,這一點對於風險偏好比較高的中國企業家來說更為重要。過去十幾年中國發生了很多起所謂“蛇吞象”的跨國並購,中國企業家熱衷於“彎道超車”,而往往對於未來過於樂觀,這一點在麵對陌生的海外並購機遇時被放大:事實上,海外市場的增長潛力並不如中國。本章介紹了情景分析方法下企業如何預測融資需求,以及企業如何利用資本融資解決一些財務和非財務方麵的問題。

第七章介紹了公司治理框架下,關於跨國並購中的其他風險事宜及相對應的處理機製。在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地區進行投資,所需要的公司治理水平要求比在國內高,很多企業家對於在海外並購中容易產生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糾紛的概念並不清楚。並購前企業家就要仔細地調查各方的利益訴求,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設計一套體係來解決這些問題,而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互惠與互信。海外並購不一定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我們在機製的設置上能夠看得更遠、考慮得更周全,完全有可能實現雙贏。

第三章中我們總結了中國企業的三段式創新全球化路徑所對應的四種運營模式,即分而治之、反向升級、強勢起步和傳統路徑。這四種模式各有特點,而中國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相應地麵臨不同的挑戰。隻有充分了解自身在全球化路徑上的位置,並將與之相對應的全球化戰略及國際化運營模式相結合,在未來的世界市場中,中國企業才能逐漸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宏偉藍圖。

跨國並購是目前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最重要途徑,但跨國並購風險叢生,企業應該如何去評估和防範?聘用投資銀行、谘詢公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本書的“財務篇”關注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財務和法律風險防範與管理,並向企業提出警示——在跨國並購的風險評估和防範問題上,企業不應該抱著當“甩手掌櫃”的心態。在“財務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認知和設計層麵的並購,而不單是操作層麵。財務部分區別於其他專業書籍的一點是,這本書緊扣並購的戰略目標和並購後的整合運營,以全局的目光和企業決策者的視野看待並購中的財務風險。